阅读历史 |

第835章 打开海外市场(1 / 2)

加入书签

相较于民用航空平台,军用航空平台的标准相对要严格一些,特别是在耐用性、可维护性、出勤率、安全性相较于民用航空平台都有很高的要求,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变~~态的程度,要不然同一平台的民用和军用价格怎么会相差数倍,甚至是数十倍。

执行的要求不一样,配套的部件价格就不一样,整体的成本自然就相差很大。

当然,也不能说民用产品在标准上就不如军标,就比如说燃油经济性上,民用的标准同样达到了变~~态的程度,没办法,航空燃油占到航空公司整体成本的30%左右。

这还是国际原油价格平稳的情况下,一旦发飙的往上涨,航空公司在航空燃油方面的成本自然会水涨船高,因此航空公司对这个指标非常看重,这也促使航空制造商不遗余力的提高航空器的燃油经济性。

腾飞集团自然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问题是功夫再深展现不出来也是白搭,雷达警戒机恰恰是个好机会,本来这种带有预警机性质的支援类飞机对平台的要求就很高,再加上服务于军队,又要符合严苛的军用标准,更是对平台的适应性提出了考验。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各类航空平台很多,但真正能够改装成支援类飞机的却没有几个,且几乎全部掌握在欧美几大航空巨头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腾飞集团以TRJ—500支线客机为基础,为中国空军打造的T—500雷达警戒机在演习上这么一亮相。

然后邀请古巴、北航、伊朗以及中亚等国以观摩年度演习的名义感受下T—500雷达警戒机在演练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就问这些国家的观摩人员会是个怎样的感受?

就算不为所动,也得好奇T—500乃至其基础型号TRJ—500支线客机的基本情况,甚至如古巴、北航、中亚等国会更加迫切。

原因无他,这些国家在苏联时代要么是其加盟国,要么是经济互助会成员国,换句话说都是苏联经济上的势力范围,因此这些国家所使用的航空产品基本上都是苏联生产的。

如果苏联还在的话大家伙一如既往的过日子,结果苏联忽然就解体了,这下国家的航空业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之前配备的苏式老旧飞机该怎么办?

支离破碎的苏联倒塌的不仅仅是个超级大国,还有那足以令世人惊叹的产业链,刚开始拆东墙补西墙还能搞来些航空零配件,可三、四年的时间过去了,该拆的东墙拆得快差不多了,该补的西墙却越来越多。

怎么办?

淘汰吧,这些国家本身就不富裕,有些舍不得。

买新的吧,一来钱不够,其次部分国家因为制裁和地缘政治关系根本没办法从欧美获得先进的航空产品。

只能就这么用老式的飞机在哪儿硬顶着。

不说其他的,北韩的图—154客机平均机龄还不到20年,但因为缺少足够的零配件以至于飞到天上的图—154客机会从机舱缝隙中往里面灌寒气,再加上巨大的声响以及时不时掉落的零件儿,坐在上面的人每次出行都为自己捏把汗。

类似的情况在古巴、伊朗乃至中亚国家屡见不鲜。

这是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巨大后遗症,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又何尝不是腾飞集团打通海外市场的机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