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 为死者歌舞(2 / 2)

加入书签

在老者的授意下,三个少女给“三剑客”端来三碗米酒,三人一饮而尽,老者便请三人一起观礼。只见少女一曲终了,便把手中的苞谷向棺材上撒去,苞谷粒洒在木板上发出“笃笃”的敲击声,之前跳舞的少女开始唱歌,唱歌的少女开始跳舞,如此轮替。整个葬礼的氛围十分肃穆却“哀而不伤”,葬礼结束后,“三剑客”跟老者和众人鞠躬告别。

回城的路上,陈确铮告诉三人,老者看到三人穿着黄军装,以为三人是“军爷”,所以分外恭敬,但陈确铮也无意跟老者解释,毕竟这也不重要。他们无意间撞上的是一个苗寨长辈的葬礼,死者在寨中的地位很高。

“我有时候就觉得,我们汉族向来自诩为先进、开化的民族,在生死观上还不如他们眼中的蛮夷先进。婚丧嫁娶极尽繁复之能事,耗尽金银,尽讲一些无用的排场,逝者已逝,又有什么用?我今天看苗民的葬礼,生者不为死者哀哭,而为死者歌舞,真是太洒脱了。”已到下午,太阳的威力逐渐强大起来,胡承荫撸起了军装的袖子。

“这不禁让我想起,陪伴庄子多年的妻子逝去了,庄子没有哭嚎,而是盘坐在地上,‘鼓盆而歌’,惠子前去探望,责怪他发妻为他生儿育女、日夜操劳,不伤心哭泣也就罢了,竟然敲着瓦缶唱起歌来,实在是太过分了。庄子却说人的生死就跟春夏秋冬的更替一样,是自然而然的。国人但凡念过一点书,都知道这个典故,但真的面临至亲离世,又有几人真的能有如此境界呢?”贺础安扯了一根路边的杂草,一边走一边把玩着。

“正是因为如此,庄子才只有一个啊!我们如果今天不在洞中迷路,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有机会参加苗家的葬礼吧?我们做不做得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路走来,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活着,看待事物绝对不止有一种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从而拓展我们自身的可能性,这可能就是‘行万里路’的意义啊!”

陈确铮说完,指着不远处安顺城的城门说:“我们到了!”

回到孔庙已经下午两点多了,“三剑客”正好赶上了团部安排的活动:去安顺的中小学校参观,贺础安兴致盎然,陈确铮和胡承荫也就跟着一起去了,去的一共有三四十个同学,一路上由安顺县督学引导介绍,据他说,安顺有一间省立图书馆,一所省立初中,一所县立女中,一所私立女中,全县有小学四十所,其中两级小学十余所,短期小学二十余所,城内有男子小学三个,女子小学两所,如此的教育资源,在整个贵州省可看成“佼佼者”了。

大家先是去了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房舍不多,一共只有3个班,150人,参观时她们正在上课,身穿蓝色长衫的制服,秩序井然,据校长说,学校十分困难,全校每年的经费只有6200元,校长的工资只有48元,还要打九折,至于教员的工资,差不多是时薪五角钱。接着督学带领大家参观了省立图书馆,贺础安满怀希望,却发现这里的图书和杂志数量很少,报刊也较为过时。一行人来到第二女子小学,学生612人,听校长说第一女子小学的学生也有600人以上,贺础安得知如此多的女子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心中觉得十分欣慰。

最后大家来到安顺唯一的省立中学——安顺初中,1914年刚成立的时候只是县立初中,1936年刚刚改为省立,全校有320名学生,一年级三班,二年级二班,三年级一班,学生的年龄跨度极大,从13岁到24岁不等,学校每月的经费只有1540元,而且学生家里都很穷,常常收不上学费,也只是在勉力维持。让大家意外的是,在安顺中学的教员中,居然有一位是北大的校友,他看到步行团的大家来参观觉得十分感动,贺础安给他讲了北大近年来的情况,他也颇感唏嘘,期待着战争早日结束,能早日复校。

结束参观之后回到孔庙,刚好是五点半的放饭时间,大家集中在大成殿的正厅吃饭,徐行敏医官和两个助手在吃饭之前给大家发放金鸡纳霜(学名奎宁)3粒预防疟疾,许多同学都直接就着菜汤把药服下去,贺础安却指了指坐在角落的刘兆吉。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徐医官过几天就会发一次奎宁丸,但我从来没看刘兆吉吃过。”

“我也注意到了,是不是想留着卖钱?毕竟这药是进口的,价格很昂贵。”胡承荫猜测。

“我看不像,他应该是有别的用途。”陈确铮摇了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