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1章 和空气斗智斗勇(1 / 2)

加入书签

当然,背刺这种说法,只是常浩南的内心吐槽。

真要说出来的话,就有点小题大做了。

达索虽然和火炬集团有所合作,也是TORCHMutiphysics软件的重要用户之一,甚至还购买了曙光集团专门推出的超级计算机。

但在数值计算这块,总归只是厂商和客户的关系。

双方并未结成任何形式的商业联盟,而格化分割的机翼。

而且,还是已经带上细节的。

如果放大,甚至能看到襟副翼建模,以及翼梢小翼。

严格来说,算是翼尖帆。

应该是借鉴了空客A320的某些设计。

当然这也正常。

飞机设计嘛,尤其是民机设计。

好用的要素很快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扩散开来。

“让我看看你们这是在算些什么东西”

常浩南开始进一步查看工程文件中所带有的一些数据

1997年,TORCHMutiphysics的第一个试用版发售时,常用且方便的储存媒介几乎只有3.5英寸软盘。

为了避免工程文件太大,以至于需要分几张盘来储存的情况,常浩南就把编辑和运行的日志文件从工程文件当中剥离了出来。

后来,这就成了几乎所有数值计算软件的惯例。

结果,现在回旋镖扎到了自己头上。

在缺少信息的情况下,常浩南花了大概半小时,才整明白达索这帮工程师在研究些什么问题。

简单来说,他们应该是准备设计出一种可以在跨音速范围内阻力极低的机翼。

由于M88核心机改出来的小推力涡扇动力十足,因此,只要机身,尤其是机翼部分的阻力达标,那么这架飞机完全可以在0.9马赫,甚至0.95马赫的“准音速”下实现经济且安静的航行。

这意味着,相比于当前市面上航速普遍在0.70.8马赫的竞争对手,猎鹰Z可以节约大概15的飞行时间。

对于公务机瞄准的客户群体来说,显然很有吸引力。

而且也是個非常好的宣传噱头。

不过,猎鹰Z总归不可能把机翼做成三角翼或者后掠翼。

要在大体属于平直翼的机翼上实现优秀的近音速性能,光靠优化翼型是没前途的。

翼面细节也要关注到才行。

而这份工程文件,就是在计算近翼面处的空气流动情况。

说起来跟当年常浩南优化歼8C翼型那会所做的工作性质类似。

不过精细程度要高得多。

毕竟,在结构容许的范围内,战斗机无需考虑气流造成的噪声和抖动。

实际上,即便单考虑结构,大展弦比的平直翼也比三角翼要复杂得多。

因此,以这份工程文件呈现出的内容来看,达索的工程师们似乎还处在相对早期的研究当中。

而换用utiphysics,也大概率是看中了其宣传中的高计算效率。

否则这翼型大概率赶不上猎鹰Z的时间表。

当然,客机嘛,结构相对简单。

很多型号比如当年的新舟60甚至把不同设计的机翼作为选装件提供给客户。

但如果能赶上首发作为标配,那肯定是更好。

不过

看着屏幕上的机翼建模,常浩南一只手轻轻扶上了下巴。

“这个计算结果,似乎有些问题?”

在三星海工搞出这一波事情之前,常浩南出于兴趣,就一直在研究有限体积法求解粘弹性本构方程时,遇到高计算权重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际上,他已经找到了一种不涉及扩散项的本构方程,只是还没有来的及找出具体的求解方法。

在那个过程中,常浩南使用了手头大量的既有算例,为高阶数据降维过程提供“学习素材”。

所以,尽管他本人无法像计算机那样给出精确到一定位数的数值计算结果,但对于结果的特征,或者说趋势,还是有些直觉的。

但达索那边算出来的几组结果之间,却不符合他的直觉。

“刘教授。”

常浩南抬起头,看向正坐在沙发上,已经喝掉了不知道第几杯茶水的刘洪波。

“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