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0章 优化算法也是纯数学!(1 / 2)

加入书签

第1160章 优化算法也是纯数学!

虽然常浩南没有做更多解释,但一直以来力主在气候问题上硬刚西方的丁仲理也算是斗争经验丰富,马上就理解了前者的意思。

所谓放弃自证,不是真的完全不对流言蜚语做出解释,专注于和对方相互泼脏水。

那样只会被拉低到跟对手一样的水平,然后被人用丰富的经验击败。

而是一种心态。

一种跳出逻辑陷阱,不按照别人套路出牌的心态——

当美国人指责你破坏环境的时候,他并不是真的关心你是否环保。

而是想让你死。

所以,必须得表现出「不管你准备干什麽,我都会做出对等动作」的能力和决心。

唯一的问题,在于时间。

丁仲理微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

「对方的攻势目前仍然集中在舆论层面,所以倒还不是特别急着回应……但距离IPCC的第四轮评估启动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拖延到那个时候,我们恐怕会有些被动。」

「三个月……」

常浩南在脑海中估计了一下时间表,然后语气也跟着坚定了起来:

「三个月足够了!」

在对方带着些许震撼的眼神中,他进一步解释道:

「我已经联系到了拉格朗日数学与计算中心的阿贝拉·利塞尔教授,一名多目标优化和神经网络领域相当权威的学者,应该很快就能发表一篇我们共同完成的论文……」

「到时候只要按照我们之前定好的步骤对北美地区的红外卫星光谱进行一次反演,很多真相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对于常浩南重点提到的反演过程本身,丁仲理其实并不太担心。

美国人的排放数据有问题,这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事情。

只是苦于找不到直接证据。

他更关注的反而是前面那半句。

「这麽短时间……真的够见刊麽?」

丁仲理的语气中多少带着些担忧。

虽然在线投稿的普及有效缩短了论文审核周期,但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几乎每个编辑部收到的来稿数量都出现了指数级暴增。

这就导致发表论文的排队时间也愈发离谱。

即便把原来的双月刊或者季刊给改成单月发行,也只是稍微缓解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已。

一些热门期刊甚至要等到确认录用的半年以后。

不过,常浩南的神态却相当轻松:

「一般情况下,确实不够。」

他非常坦诚地回答道:

「但我们两个麽……应该可以让编辑插个队,所以问题不大。」

「……」

跟内外敌人战斗了十几年都没有破防过的丁仲理突然有点道心不稳。

「我就多馀问刚才那一句……」

……

常浩南的自信并非没有道理。

利塞尔教授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扩展了他那篇论文内容的丰富程度。

作为神经网络领域的专家,他成功将经过改进之后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应用在了非凸问题上面。

尽管受制于叠代方式的限制,其精度表现并不算特别理想。

但考虑到神经网络这会也就是刚刚起步,还处在未来可期的状态,任何突破都有可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由于这是常浩南和利塞尔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加上时间相当紧张,导致这篇论文在结构安排方面并没有得到特别细致的斟酌……

因此,当远在德国的《数学进展》编辑部收到来稿时,差点以为是哪个冒失鬼在发送之前填错了邮箱连结。

「这篇论文就像是一个研究生写出来的初稿一样……把两部分相互之间勉强有关系的研究捏在了一起……」

马塞尔·施密特端着一杯刚刚泡好的咖啡,另一只手拖动滑鼠飞速向下翻动页面,同时向同事吐槽道:

「如果我在慕尼黑大学读书时候的导师看到一篇这样格式的论文,一定会让他投稿到《时事》杂志去……」

坐在他对面的编辑是个西班牙人,显然没有完全理解对方刚才的梗:

「时事?」

思索半晌之后,还是并没有从记忆中搜索到相同或者类似名字的数学期刊。

对于一名数学专业期刊的编辑来说,这属于很不常见的情况。

不过,正当他因为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感到羞愧时,便听施密特解释道:

「是我们这里的一个花边小报,通常登载一些明星绯闻之类的东西,销量相当不错……」

显然,作为一个德国人,后者有着大部分同胞都远不能及的幽默细胞。

「噗——」

周围好几个工位的同事都跟着笑出了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