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3章 熟能生巧(1 / 2)

加入书签

天底下的事儿,几乎样样都逃不过熟能生巧的规律。

就比如街道缝纫社的那些临时工。

尽管大家都没受过正规的服装制作培训,使用的还都是家用的缝纫机。

可由于质量监督制度管得严,没人敢敷衍。

再加上缝纫机转轮里,滚动的是每一个人摆脱经济窘况的希望,大家干活的积极性也没法不旺盛。

于是时间一长,勤能补拙。

每个人做出的活儿,除了速度要慢点,质量上绝不逊色于电动的工业缝纫机,或者是红联厂那样的服装大厂。

苏锦更是个中翘楚。

他通过在缝纫社的历练,几乎天天都在将裁剪、制版的手艺提高着。

就连他的父亲苏慎针都难得地夸了他基本功的飞速进步。

说本以为他总得到三十岁,祖传的手艺才能拿出来给人看的。

没想到如今的他已经够格独自进宅门府门量体裁衣的了。

除了绣活儿还差着火候,其他方面,应该不至于砸了苏家的招牌。

还有宁卫民手下那四大金牌销售,干的时间长了。

怎么一眼分辨出最容易掏钱的顾客,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商品卖出去。

对这几个姑娘来说,也成了驾轻就熟的本能。

比方说,遇到那种自认为有点钱也有点魅力的男性。

她们都能用三言两语,让对方立马晕菜,不知身在何处了。

特别是那种带着女孩来逛的男人,原本只想逛逛,是只看不买的那一种。

可只要她们的微笑和说辞配合在一起。

那就是一颗颗从嘴里射出去的软钉子,能直接刺进这些人的自尊心要害。

男人都好面子,不买肯定不行,要买还不能太抠。

于是乎,不花个千八百的,是肯定出不了店门的。

几乎每一天,姑娘们私下里都会彼此绘声绘色地彼此交流店里发生的趣事。

专讲那些被她们整得五迷三道的假有钱人,是怎么硬装着大方,实则肉疼的掏钱。

然后再一起哈哈大笑。

就连张士慧带着谭大姐经营烟酒店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今的谭大姐,不但看店、打扫样样到位。

而且几乎每次都能用热情的话语和端茶倒水的殷勤劲儿,把上门来想卖烟酒顾客留住。

非常称职的兼任起了接待员和秘书的活儿。

甚至随着经验的丰富,有时候她自己就能独挑大梁,谈成对行情较有把握的烟酒回购生意。

张士慧的进步那更是了得。

在宁卫民有意安排下,自从去听了康术德几堂课。

这小子就非常迅速地掌握了和上层人士打交道的窍门。

明白了怎么才能说出让上层人士既爱听又放心的话来。

应该说,回收高档烟酒的生意,其实和当年“打小鼓”出入宅门府门收旧货,是有较大共同性的。

但又简单许多。

因为目前这行还没有竞争对手,货品除了烟就是酒,也不存在买着假货“打眼”的可能性。

张士慧只要学会怎么用人情“勾”住老主顾,又怎么用话“架上秧子”得着便宜的基本套路。

就已经足够在这行里如鱼得水,无往不利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