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71(1 / 2)

加入书签

不知谁喊了句,州学众人连忙看过来。

经过这次县试,州学的学生们,终于知道自己都是什么水平了,对读书更多了份敬畏之心。

甚至更明白,能考上全国第一,又是什么水平。

他们的纪知州,真的很厉害!

可相应地,州学的气氛也萎靡起来。

原来读了半年的书,其实连知识的边缘都没碰到,如何不让人沮丧。

甚至有州学夫子后悔了。

觉得他们是不是揠苗助长。

程亦珊却不这么认为。

科举之路本就残酷,若不考这一次县试,他们怎么会知道外面的水平。

甚至这次县试的难度,大家都降低了。

除了纪状元。

知州给的考题,堪称县试最难。

很多学生都不明白其中意思。

可纪元还是给写上去。

是故意的吗?

是的。

纪元也认为,要让本地的学生们,知道外面是什么水平。

总不好天天在家做简单的题目,等去府试,甚至去乡试,直接撞得满头包吧?

本地的教育水平是落后,读书人也不多。

用其他人的话来说,就是学风不盛。

但一时不盛,不代表一辈子不盛。

只要肯发展,肯读书,他们不会比其他地方差。

大家都是人,完全不存在,哪里的人聪明,哪里的人愚蠢。

民风对人的性格或许有影响,但绝对不会影响智商,信那种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智商不够用。

纪元过来,竟然用很直白的话来宽慰大家。

从本地的发展,再讲到读书的偏见,最后讲所谓学风,所谓聪明不聪明。

最后总结道:“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只要努力了,一定会回报。

这个回报或许有多有寡,或许还有时间的限制。

但这个奋斗的过程,都是一种自我肯定的过程。

所以,现在不行算什么?

以后呢?

宁安州州学才第一年,以后第二年,第五年,第十年。

总会有可行的时候。

一场州学严谨,学生们松散的县试,终于在二月十七落幕。

但夫子们渐渐发现。

这些学生们,似乎更有目标了。

也更知道为何读书了。

看来偶尔紧紧皮,真的很重要。

那五个过了县试的考试,则在收拾东西,苦读四书。

他们要收拾东西!

去武新城考试!

这五个学生里,有两个人的家境并不好。

他们两家都是世世辈辈在山上种田的。

虽然自家孩子在州学读书,却也没想那么远啊。

现在说,官府出路费,让他们去考试?

还去武新城考试?

做梦都梦不到这种场景吧?

甚至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只要说一句。

知州大人当初就是这么考过来的。

家长下意识反驳:“你以为你会是纪知州?”

但又加一句:“那肯定很重要,好好考。”

一场看似松散的县试而已。

会给宁安州的学习氛围,带来不同以往的改变。

程亦珊却在看剩下不能考试的学生名单。

一千多人里,只有三百多符合考试条件。

不符合的学生里,除了年龄不合适的,就是性别不合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