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21 他或者她(1 / 2)

加入书签

法国投降的时候,很多人哀叹法国将一蹶不振,失去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作用的地位。

现在看来,投降却可能是法国的最优解,贝当并不是笨蛋,他一直都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和上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法国在二战中已经失去和德国对抗的能力。

以法国的实力,甚至撑不到英国完成全国总动员,更等不到万里之外的南部非洲援军。

所以投降对于法国来说就是最优解。

至于国际地位——

抱歉,美国和南部非洲接连崛起的情况下,又有德国这种后起之秀,就连一直被广为诟病的俄罗斯人,都在和德国的战争中表现出来强大的韧性,法国就算抵抗到底,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拼到最后一个人,难道战后就能保住自己的国际地位?

别说法国,连英国都做不到。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按古龙的话说,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放大到国家也是一样。

投降——

法国人不认为他们是投降,只是停止抵抗,虽然两者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至少“停止抵抗”能给法国人一些心理安慰。

停止抵抗之后,维希法国退出战争,成为受德国控制的中立国。

中立国这个身份给法国带来很多好处,至少法国的商船航行在全世界任何海域都不会遭到袭击。

毕竟法国曾经是盟军的一部分,英国人可以突袭法国海军, 对法国民用船只还保有底线。

南部非洲海军更不会将攻击的目标对准民用船只,别说法国的民用船只, 就算是德国人的民用船只, 南部非洲海军也很少攻击, 所以南部非洲的商船也很少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

轴心国更不用说了,停止抵抗之后的法国, 成为轴心国和盟国之间交流的唯一渠道,这个渠道或许用不上,但是必须得有。

于是很神奇的事发生了。

就在轴心国和盟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程度的时候, 法国居然在两大集团之间找到了奇妙的平衡点,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因为法国的中立, 最近几个月内,法国居然移民热点地区,那些没有能力逃离欧洲的欧洲人, 纷纷将法国作为逃离战争的最佳选择。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

远东也一样。

偷袭珍珠港之后, 美国和南部非洲海军联手作战, 日本成为世界孤岛,海上交通线受到南部非洲海军和美国海军的严重威胁。

日本和盟国这些老牌工业强国相比底子差多了, 德国击沉一艘英国商船,南部非洲能帮英国造十艘。

日本的商船是损失一艘就少一艘, 在中断和美国的贸易之后, 日本已经失去获取工业原料的最佳途径, 依靠掠夺并不足以让日本维持战争。

刚刚过去的1941年,日本的钢铁产量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770万吨,这主要得益于日本的海外掠夺, 日本占领军恨不得把占领区内居民家的铁锅都抢走, 才凑出来这个产量。

南部非洲加美国,钢铁产量差不多是日本的16倍左右。

从去年中开始, 南部非洲加大了对东印度的供应力度, 全年交付给东印度的“幽灵”潜艇超过140艘。

现在东印度拥有的潜艇数量已经超过200艘, 比南部非洲都多。

俄罗斯和远东激战正酣的时候,北非战场在进入1942年之后没有爆发战斗, 隆美尔没有发动新的进攻, 盟军也没有向前推进,北非出现的短暂且诡异的和平。

可以说北非战场的进展, 完全取决于俄罗斯战场的结果。

去年冬天俄罗斯最困难的时期, 盟军在北非加大进攻力度,南部非洲陆军也得以进入北非加入战斗, 这在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有了南部非洲陆军的加入,隆美尔率领的北非军团压力倍增,不得不将已经攻入埃及的部队撤回,已经数次易手的图卜鲁格也重新回到盟军手中。

眼看盟军一鼓作气就能将隆美尔赶出北非,亚历山大港遭突袭,地中海舰队造重创,恰逢俄罗斯赢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盟军马上停止了进攻。

停止进攻的理由很充分,英国地中海舰队遭重创之后,盟军对地中海的控制权受到严重影响,隆美尔得到来自意大利的增援,盟军需要时间积蓄力量,给隆美尔最后一击。

这个理由很明显是敷衍,罗克知道,大胡子知道,戴高乐也知道。

巴顿率领的第三集团军进驻阿尔及尔之后,戴高乐就开始在阿尔及尔和比勒陀利亚两头跑,阿尔及尔不仅是法国外籍军团的司令部所在地,同时也是戴高乐麾下自由法军总部所在地。

戴高乐麾下的自由法军现在总兵力超过20万人,戴高乐本人担任自由法军总司令。

自由法国的总理则是法国著名工业大亨雷纳德·卡佩。

阿尔及尔也因此成为自由法国的首府。

清晨,雷纳德·卡佩来到戴高乐的办公室,两人每天都会见面。

“弗朗索瓦还没有同意吗?”雷纳德·卡佩很关心达尔朗的选择,达尔朗现在也是法国的第三极。

法国现在有两个政府,一个是法国本土的维希政府,一个是北非的自由法国。

担任法国海军司令的达尔朗,成为法国的第三极,轴心国和同盟国都在拉拢达尔朗, 希望能争取到法国海军的支持。

“弩炮行动”后,达尔朗和英国海军决裂, 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皇家海军的指挥。

轴心国同样不是好选择,如果达尔朗同意接受轴心国的指挥, 那么“弩炮行动”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孱弱的意大利海军,明显没有保护法国海军的意愿和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