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章 杜文博:除非让我打你一顿(1 / 2)

加入书签

林染颜的工作能力很强。

有了两个前影视公司的员工协助,她当天就做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放在池彻面前。

「罗总的预算稍显保守了一点,片酬这些支出都是简单可控的,但拍摄阶段的费用应该尽量放宽,在这个阶段不可控的预算也是最多的。」

对林染颜质疑自己辛苦做出的预算,罗婷婷有些不服。

可是听到她称呼自己罗总,女孩又忍不住偷着乐。

池彻是老板,她也是老板···好像也没问题?

他们可是兄弟啊!

「还有!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之前做预算只考虑到了电影的制作成本,更重要的宣发部分完全没有考虑。」

池彻愣了一下,跟罗婷婷面面相他们还真没考虑过宣发。

包括王涛也没提过,他只是个菜鸟导演,压根没拍过院线大片,根本考虑不到太多宣发的情况。

尽管林染颜之前不熟悉影视圈,但她还是迅速抓住了重点。

遂光要自己制作电影发行,那麽就不能完全不考虑宣传。

那个世界里《疯狂的石头》完全没有任何宣发,硬是凭口碑在盗版满天飞的年代干出来2000多万票房,放如今这个背景想完全纯靠口碑杀出来基本不可能。

别的不说,你一分宣发钱都不花,人家院线也不愿意给你排片。

院线分帐是从票房里按比例收,你前期不狠狠的宣传,院线怎麽敢大张旗鼓的排片呢?

这也是如今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

一亿拍摄成本的电影,可能会干出1.5亿的宣发成本。

而铺天盖地的宣发之下,烂片都能收割一波韭菜,这种现象内娱已经见怪不怪了。

经常有烂片在上映之前疯狂营销热度,最后观众买票看了一坨屎。

骂就骂吧,反正票已经买了。

挨骂的是明星演员,投资方才不管那麽多,割了韭菜就跑路。

即使反覆被烂片收割,观众依旧会为喜欢的演员买单。

甚至在幸存者心理之下,如果能看到一部质量还过得去的电影,观众反而还会觉得貌似没亏。

比如前段时间翻拍自国外作品的《麻辣滚烫》。

这电影靠着各种场外宣传热搜换来票房火爆,质量也还算过得去,但也就仅仅是过得去的水准。

不少人因为主演在戏外的励志瘦身而感动,感觉电影都好像变得很好看一样,原本只够6分的电影,因为主演的情怀加成能给到8分。

你骂电影难看,粉丝告诉你去看看主演的微博有多麽励志。

你说不如原版更好看,粉丝就让你看看主演有多麽励志。

反正问就是主演很励志··至于电影本身的质量,那很重要吗?

这就是营销的成功案例。

池彻由于经验不足,一开始甚至完全没考虑过宣发的问题,准备先把片子拍出来简单宣传一下就联系院线准备上映,

但这种结果就是,大概率会淹死在同期其它电影铺天盖地的宣传当中。

「还有,原本按照池总的打算是不邀请任何明星参演,这一点并不好,至少也要几位有认知度的演员才行。」

「纯靠新人和影片质量,是不可能获得太高票房的。」

「或许事后观众会发现影片质量不错,口碑可能会很好,但口碑好有什麽用呢?商业电影是靠票房说话!」

「口碑受益的是导演和演员,我们作为发行方口碑没有任何作用。」

「电影票房的黄金期永远是上映后的半个月甚至一周之内,只有这段时间票房过硬才可能让院线尽量延长排片,不然等你口碑慢慢积累电影都下线了。」

「所以,要让观众在影片上映之初就买帐,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邀请有知名度的演员加盟,并且前期给与宣发曝光。」

林染颜的话振聋发,池彻突然发现自己走进了误区。

诚然那个地球有很多小成本爆款电影,但也有更多高质量高口碑电影直接淹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