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9章 千秋殿(1 / 2)

加入书签

第499章 千秋殿

自崇文馆建立以来,这个学馆就一直带着皇帝个人的主张,而这种主张在一次次的验证中得到了众多的拥护者,那麽这些人就会成为皇帝的追随者。

再加以支教扩张,崇文馆的思潮就如一滴落下的墨水,落在一张纸张上化开蔓延。

皇帝被天下支教学子的拥护,经历关中十馀年的沉淀与积累,支教十馀年的扩张,在一次次的集权下,这位皇帝的权力也达到了巅峰。

在支教与科举加持下,其声望与权力比之历朝历代的皇帝更甚。

其集权之强大,史书罕有。

这一朝的文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还在蒙学的孩童,到呼喊声此起彼伏的青年,再到满朝的文武,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凝聚力,而这个凝聚力,在这个立国四十年的李唐王朝第一次出现,便爆发出了极其强大的力量。

自高祖皇帝接受隋恭帝禅位称帝之后,这个大唐只用了四十年就达到了以往朝代奋斗百年都达不到的成就。

北方的寒风早早就来到了关中,今天的早朝上,李承乾听着殿内的争论。

许敬宗与孔志约又一次争执了起来。

朝中还是有守旧派的,相较于褚遂良这种较为中立的,许敬宗与那些守旧派的矛盾更加激烈。

今日的早朝又在这种闹哄哄的局面下结束了。

下了早朝,李承乾就来到两仪殿,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苏婉本就出身名门,她自己就是给孩子们蒙学的最好的老师。

小鹊儿带着弟弟妹妹,随着苏婉的话语声,念着春秋。

李承乾安静地坐在一旁,喝着茶水,看着这安宁的一幕。

待孩子们的念书声停下,李承乾这才起身离开两仪殿,一路前往凌烟阁。

杨内侍脚步匆匆而来,禀报导:「今天有不少奏章送来。」

李承乾道:「是御史台的奏章还是中书省的?」

「回陛下,是孔志约送来的,说是弹劾许敬宗。」

脚步走到凌烟阁停下,李承乾蹙眉道:「朕已罚过许敬宗了。」

杨内侍回道:「陛下,虽说已罚过一次,孔志约说今日朝堂之上,许敬宗嚣张跋扈,恐怕还在因先前的事怀恨在心。」

李承乾走入凌烟阁,走在木制的台阶上。

杨内侍的年纪大了,需要身边的年轻内侍搀扶才能走上台阶。

「国事与个人恩怨无关,朕不希望孔志约将他自己的恩怨强加在国事上,这样并不好。」

杨内侍点头道:「陛下,是否要给回话给孔侍郎。」

李承乾摇头道:「不用了。」

「喏。」

凌烟阁的功臣依旧是二十五位,他们的画像陈列在前,李承乾打开这里的窗户,让新鲜的空气进来。

些许寒风吹入阁中,让画像随风而动。

李承乾从窗外看去,阴云密布的天空下,一座座的宫殿错落有致,这里依旧是老样子,从贞观年间,没有任何的变化。

鹊儿说那些离开宫里的人万一又要回来呢?

这孩子以前还不懂,现在倒是明白了,那些离开皇宫的人,不会再回来了。

李承乾道:「该给鹊儿找一处宫殿了。」

杨内侍道:「小公主的确长高了不少。」

「也不知道她喜欢哪一座宫殿。」

其实除却武德殿,立政殿与甘露殿,其馀的宫殿她都可以挑选。

李承乾道:「等于菟回来,就把东宫交给他吧。」

杨内侍点着头。

翌日,李承乾便带着女儿挑选着皇宫中的宫殿,一直从皇宫的西苑走到东面的东宫。

看着还有些陈旧的东宫,小鹊儿道:「父皇以前就是在这里吗?」

「嗯,朕是在这里长大的。」

小鹊儿抬眼看着东宫的一间间殿宇,她道:「这里看起来比宫里的其他殿宇都老旧许多,待皇兄回来了,就住在这里吗?」

李承乾道:「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喜欢。」

其实于菟自懂事以来,就是父皇亲自带着抚养,他十岁之后,就没在宫里了,一直住在外面。

「这里太旧了,恐怕皇兄不会喜欢。」

「没关系,等他回来了,想要改建成什麽样,让他自己做主。」

小鹊儿牵着父皇的手走在一座座殿宇间,她看到了跷跷板,还有秋千。

李承乾放开手,任由这个女儿自己去探索,小鹊儿推开了寝殿的门,推开门时,就有一些灰尘飘了起来,她被灰尘呛得咳嗽了两声,又走入寝殿内。

在这里的书架上,她还发现了许多书卷,这些书卷很老旧,都是当年留下来的,这上面还有当初弟弟妹妹所写的作业。

小鹊儿又推开了一扇扇窗户,让外面的风吹入殿内。

李承乾倚着门揣着手,安静地看着女儿,任由她到处翻找。

直到她发现了一个摇篮,李承乾解释道:「这是刚出生时用的,以前你就躺在这里。」

她笑着又将摇篮推回了原位。

而后见她走出来,李承乾道:「喜欢这里吗?要是喜欢就住在这里,朕让人给于菟新修一个东宫。」

小鹊儿摇头道:「不喜欢,这里太大了,看起来太清幽。」

李承乾转头看向寝殿外,这里的确显得清幽,东宫其实很大,但这里没了人烟之后,就显得很萧条。

小鹊儿道:「女儿想要一个小一些宫殿。」

「嗯。」

「但也不能太小。」

她又补充了一句。

李承乾笑着陪着她,继续在宫里走着。

最后她还是选择了两仪殿西侧,宜秋门外的一座宫殿。

这座宫殿不大也不是太小,而且就在两仪殿的外墙外,李承乾给她一支笔,道:「给这里起个名字。」

杨内侍慈祥地笑着,让人将门匾取了下来,放到了小公主的面前。

小鹊儿提笔,沾了金墨之后在门匾下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是标准的正楷体。

她自小在书法一道上就颇有天分,虽说没有欧阳询的亲自教导,但在苏婉的教导下,她的正楷体也像模像样了。

小鹊儿看着这个三个字,很是满意地道:「千秋殿。」

杨内侍不住点头,这倒的确是小公主会想出来的名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