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85他应该感谢水货状元(2 / 2)

加入书签

不过乔丹确实说要教他打球……

张杨应道:「乔丹让我在20号去球馆报导。」

托马斯:「20号?你不参加这次夏季联赛?」

张杨:「他让我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我爸妈。」

托马斯:「乔丹什麽时候这麽温和了,居然还为你考虑这些,和传闻中的很不一样。」

张杨:「我也奇怪,他主动帮我向球队申请预支了新秀赛季60%的薪水,还叮嘱我拿到的第一份薪水要感谢父母,本来我是想马上投入到训练中,但他把我赶回来了,让我20号再过去,在那之前过去球队没人接待我。」

杨静听到薪水的话题,说道:「你的薪水的50%我买了低收益低风险的基金,存着明年报税用,你爸的信用卡放你书桌上了,可以取现,我们每个月会还,你尽管用,额度很高,你想全款买车都可以……哦,我想起来了,杨杨你还不能单独开车,买车也没用,哈哈哈……」

张杨一头黑线。

不能单独开车,不能喝酒,这NBA打的!

该说不说,果然是亲妈,嘲笑声都比别人大!

同一时间,夏洛特那边,乔丹刚结束了一下午的训练。

他训练当然不是为了再次复出,而是为指导张杨训练做准备。

既然要指导球员训练,起码要保持基本的身体状态,不然被一个17岁的小鬼打爆,那就太丢人了,哪怕他已经43岁。

对张杨,乔丹很上心。

他觉得,一个17岁的小孩,要从美国最西边孤身一人来到美国最东边的城市生活丶学习丶工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

哪怕这小子比很多大学毕业的新秀都要成熟丶自立……不对,是更难搞,但毕竟还是个刚满17岁的小孩子,乔丹想让张杨慢慢适应成年人的生活丶成年人的篮球……曾经有一个防守天赋好到炸裂的高中生被他选中,但他没有珍惜,他激进的培养方式把那高中生搞废了,现在上天再给了他一次机会,他培养方式成熟了许多。

退役两年,乔丹回想起夸梅-布朗,多少是有些愧疚的。

夸梅-布朗新秀年场均只得到14分钟出场时间,还是断断续续那种,上场打几个回合表现得不好就被换下,过几分钟又被换上,然后又在几个回合后被换下……不仅自己表现不好,还因为不断上场挖坑,导致球队打得也不好,还要被老大骂,信心反覆被鞭笞。

就这样,二年级夸梅-布朗依旧进步到有主力替补的实力,场均22分钟出场时间里拿到7分5板1盖帽。

但那时的乔丹觉得这点进步还是不够,既然有天赋,那就继续给压力。

休赛期夸梅-布朗自个儿练,进步飞速,在乔丹的指导下,开局阶段场均6+6,赛季打完场均7+5,二年级赛季进行期间几乎毫无进步。

当乔丹退役后,夸梅-布朗在三年级前中期快速进步,在全明星周末后把压了他两年半的布兰登-海伍德挤到替补席上,坐稳首发。

整个三年级,夸梅-布朗低位防守效率排在联盟第四,仅次于奥尼尔丶马库斯-坎比丶埃里克-丹皮尔,邓肯丶本-华莱士的低位防守效率也只是和他持平。

到了四年级,夸梅-布朗因伤缺阵半个赛季,但依旧靠着三年级的表现,在选秀大会时被湖人队先签后换交易回去,拿到一份3年2400万美刀的肥约。

虽然3年2400万美刀合同与马库斯-坎比的薪水一样高了,但从生涯前三年展现出来的超强防守天赋来看,夸梅-布朗第二份合同应该远不止这点,合同年限翻番丶薪水乘以三,才是该有的薪资。

再一次碰到一个天赋爆表的高中生,乔丹吸取了教训,决定给予更大的耐心。

球队才刚建立第二年,也没有战绩压力。

不仅是没有战绩,还得继续摆烂积攒天赋,他就更有耐心了。

而且……被高中生拖累的又不是他。

能遇到这种心态的乔丹,某位17岁高中生新秀自觉站出来请夸梅-布朗吃顿饭。

10号,回到隐山的第二天,张杨就早起开始练球。

德罗赞比张杨还要早一点起床,哈登和塔图姆这俩爱赖床的,也在6点半的时候爬起来训练,被小夥伴刺激到了。

昨晚他们仨在张杨家新租的房子里住的,换个大房子还是很有好处滴,刚好有3个空房间。

到张杨前往夏洛特之前,他们仨都住张杨家,一起训练。

个人训练丶单挑丶二队二……时间一天天过去。

16号,最后一个夏季联赛开打的时候,张杨没出现在夏季联赛中,引起了一波热议。

不过新秀不参加夏季联赛也不是什麽罕见的事情,湖人队那边,也没让安德鲁-拜纳姆参加夏季联赛。

洛杉矶媒体爆料,库普切克把贾巴尔找来指导拜纳姆训练。

其实换个新秀没参加夏季联赛,没那麽多人在意,只是张杨太具争议性,才能炒起热度。

很快人们就被次轮第40顺位新秀蒙塔-埃利斯打爆第6顺位新秀马泰尔-韦伯斯特丶第8顺位新秀钱宁-弗莱投得状元秀安德鲁-博古特怀疑人生丶德隆-威廉士面对克里斯-保罗爆砍39分……等等新闻吸引走注意力。

到了20号,张杨在机场告别亲友,把堆成小山的行李办好托运,前往夏洛特,开启新的旅程。

德罗赞丶哈登丶塔图姆送别张杨后,也离开张杨家,回到康普敦,为梦想奋斗,他们都期待着下一次再与张杨在赛场上相遇!

……

……

求月票,求推荐票!今天还是有1.1万字,可喜可贺~再接再厉1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