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4章 谋划江州(1 / 2)

加入书签

“造谣?”

朱武随即醒悟:“大王的意思是说,让咱们的人出去造谣,就说朝廷派军驻扎在江州目的是为了对付王庆的?”

“差不多,只是不知道王庆会不会相信?如果他不信怎么办?信了,要是他出兵直接来打我镇戎军,那我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朱武道:“在下有个小计,保管要他王庆去打江州。”

“什么办法,军师请讲。”

朱武道:“要不咱们派人去一趟淮西,让这去的人伪装作是方腊派去求援的人,告诉他,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的道理,并且告诉他有一个办法即可以不和强敌镇戎军交手,又可以让镇戎军停止攻打方腊,而且还能占领朝廷的城池,那便是攻打金陵上游的江州

曹侒笑道:“军师这个计策不错,可是这个去给淮西的人要选好,弄不好便会弄巧成拙啊。”

朱武拱手道:“在下亲自走一遭。”

“不行,王庆识得军师,你去那就弄巧成拙了。”曹侒想了想道:

“得选一个能言善道,在咱们镇戎军种又不闻名的人去才好。”

朱武在脑海中将他认识的人都过了一边:那谁去才好呢?

...................

金陵城。

如今,城头变幻大王旗,金陵成了镇戎军的地盘了。

曹侒与进城的镇戎军众将一同蹬上金陵城头,眺望远方,但见江面上桅樯林立,舟船穿梭,心中感慨莫名。

朱武对曹侒道:“大王,朝廷知道我军攻克了金陵,派人来下了圣旨,让您东京接受册封。”

曹侒微微一笑,良久后问道:“军师,你觉得我去东京接受朝廷的册封吗?”

朱武道:“这显然是朝廷的诡计,一旦大王进了京,恐怕......”朱武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白。

曹侒道:“去肯定是要去的,但不是现在,现在去了,那就真像军师所说的那样,弄不好会成阶下囚的。

军师,你给朝廷上一份奏折,就说方腊未灭,王庆又劫掠江州,战事倥偬,等灭了此二寇,曹侒一定亲自献俘阙下。不过,现在有一步闲棋可以用一用了。”

朱武笑问道:“大王说的可是李邦彦?”

曹侒颔首笑道:“咱们在朝廷里得有代言人啊。没人帮着咱们说话,咱们很被动啊。”

公孙胜听了这话不由得不钦佩,道:“贫道先百思不得其解,大王最是痛恨贪官污吏,为何留着李邦彦不杀,原来是等着今日可用啊。

古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又云:苏杭熟,天下足。苏杭二州是天下财富云集之地;是人口繁盛之地;是粮米充盈之地。如今镇戎军打着朝廷剿贼的名义,顺利的驱逐了方腊的势力,将这块膏腴之地,连同虎踞龙盘,形胜天下的金陵一并划入了镇戎军势力范围。此时的镇戎军势力,南控苏杭,中临长江,北达黄河南岸,运河贯通南北,运输便捷,镇戎军的实力由此大张。

机遇与危险往往是相互依存的。镇戎军此时虽然遇到了自镇戎军兴军以来的最有利的局面,但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南面,方腊死而未僵,随时都有死灰复燃之忧。

西面,王庆控扼江州,守住金陵上游的门户,并随时有顺流而下,攻取金陵的可能。

作为一个熟知历史的现代人曹侒深知,自古建都金陵的王朝,莫不重视长江上游的防御。

三国时,吴国为了取得长江上游的荆州,可以说是不折手段。南北朝时期,各代的帝王更是为首都金陵上游的安全伤透了脑筋:上游的实力弱了吧,难以抵抗外族入侵,陷国家于危亡;强了吧,又怕守将们据此图谋造反。而上下游之争最为激烈的第一要数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战争;第二则是清朝末年的湘军与太平军之间的战争。

西面与南面那都是明枪;而其他方面还得防着朝廷的暗箭。虽说放李邦彦回去可以暂时稳住朝中的舆论物议,但是镇戎军在北方的势力,好似一只楔子楔在大宋王朝的蜂腰部,特别是大名府,时时刻刻的威胁着东京,朝廷岂有不日夜图谋它的道理?

如今的镇戎军经过与方腊的战争,地盘扩大了,兵源粮饷自然就不用发愁,更兼又俘虏了一批方腊的兵士,曹侒将其中的老弱裁汰,挑选精壮,又招募新兵,镇戎军的马步水三军已经有了二十万之数了,这还没算上高丽、琉球、倭岛上的镇戎军,如果一起算上估计已经达到惊人的五十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