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4章 远洋渔船(2 / 2)

加入书签

但在船员们的强制下,所有这些东西还是被遗弃在岸上。

很快,凑足了八位乘客后,船员分出两人驾驶岸旁的小艇,驶向了离岸数百米外的大船。

一艘排水量一千吨左右的远航渔船,也是此行前往神目岛的真正载具。

此船全长约六十米,有三十位船员,配备有巨大的冷冻舱,可以达到零下二十度的低温。

满载之后,舱内可装数百吨鱼获,销售收入能超过百万东华元。

这数字看起来还行,但扣除燃油等各项出海成本,实际利润并不高。

而且,干渔船不比干货轮,特别辛苦。

不说四人一间几乎没有隐私的居住条件(货轮一人一间,还有娱乐室),正常远洋捕鱼,出来一趟就是半年起步。

很多时候,海员甚至会在海上持续待一两年才能回家。

在此期间,渔船几乎不会靠岸(成本极高),卸鱼与补给全靠补给船,每日日常便只有无尽的劳作。

相比之下,往神目岛偷渡的工作回报就高多了。

像黄怀玉乘的这一趟船,偷渡者总共四十人,男女比例五比三,每人的船票费用在二万到十万东华元之间。

五点半左右,渔船起锚出海。

此行从壁磅出发,由西向东横穿整个上特提斯洋,再穿过南乌盟和蔚蓝之间的盖世大运河,最后抵达神目海。

从头到尾总共一万两千公里,耗时要三十天左右。

将偷渡者送上岛之后,渔船会立刻离开,并在神目海中持续捕鱼作业,直到步麻这边通知他们回来跑下一班。

来回都不走空,效率拉满。

上船之后,黄怀玉和卜依依被船员带到了“头等舱”。

一间专门为他俩腾出的双人间。

整个房间差不多六平米左右,层高只有两米,有个小窗,顶部还有部分裸露的管路电缆、绝缘材料。

两张单人床分列左右,八十公分宽,中间固定着一张桌子。

这原本是大管轮和二副的房间,为了有这个待遇,黄怀玉与卜依依付出了共五十万东华元的船费。

至于其他三十八人,只能在本来用来装鱼的冷冻舱内打地铺,除去睡垫和被褥,连个枕头都没有。

放好行李,黄怀玉从圆窗处探出视野。

距离船舷数十米外的海面上,有一道棘刺若隐若现。

那是永恒正惬意随行。

海风吹拂,很快半日过去。

黄怀玉与卜依依在渔船餐厅享用了第一顿偷渡午餐。

伙食意外的不错——蔬菜有白菜、洋葱、萝卜等,至于各式肉类海鲜则应有尽有。

对远航来说,食材只占据成本的极小部分。

此外,船上还能买到各种水果罐头和香烟,价格是岸上的五到十倍。

第一日,黄怀玉与卜依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甲板,既是看风景,也是看人。

四十人中,差不多一半是东华人,还有一半来自步麻及周边小国。

数万东华元的偷渡票价在这些贫穷国家,可谓天价。

但会上这艘船的,也没有什么普通人。

按照李百辟总结,偷渡者逃不过三种动机。

第一种是去自由邦“办事的”。

譬如各大组织、家族的超凡者,或者官方机构的情报或行动人员。

黄怀玉与卜依依也属于此类。

第二种是投机者。

此类人包含超凡狂热者、探险者、战斗狂等等。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不安分者总是存在——就像黄怀玉穿越前的祖国,也有人不想过和平日子,加入他国外籍兵团,甚至跑到非洲和中东去当雇佣兵。

第三种则是被逼无奈者。

这些人包含重刑犯,被追杀的帮派分子,以及部分欠了大钱的老赖。

对于这些人来说,不走是死,走了多少还有一线生机。

PS:前往新区域,打算尽量写得风格化一些,避免单调。

会需要一些篇幅的铺垫,方便后面故事发展,所以大概会有几章较平淡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