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通航公司(2 / 2)
“可以用来研究发动机?”万展鹏眼神一下亮了
“当然可以,不过也有要求,公司要单纯点,多一点研发人员,用技术说话;少一点领导,用市场说话。”贺正诚
“那是一定,做大飞机怎么能让外行指导内行。”万展鹏
“不是我打击你,没钱怎么做大飞机,你要想办法赚钱,还要拉一批人马出来,我只能在企业管理,公司财务上给你帮助,至于人才,你只能自己想办法。”贺正诚
“我知道了,人才不是问题,我们到底是国企还是民企?”
“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我也不清楚,航空部门好像想做一个尝试,看没有体制束缚,能不能做的更好。”马雪徵
“你看能不能让加入公司的人保留国企身份,三五年后自由选择。”贺正诚
“应该可以吧,万总需要自己想办法。”马雪徵
万展鹏对此没有抱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办法现在虽然行不通了,但国企毕竟是人情社会,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人又讨论了一会儿,确定加入新公司的人工资涨两级,以后根据市场行情和公司盈利情况进行调整。
然后讨论通航公司的盈利模式,抱歉,贺正诚一点想法都没有,他重生前是个屌丝,去不了通航俱乐部,坐不起五万元一小时的紧急救援飞机。
基础的商业模式如工业作业、农林作业和飞行培训那是必选的,紧急救援,医疗救援也是可以有的,公务出行,当然也可以。
不过成本是一个大问题,假设3000万一架直升机,每次出动按照售价的千分之一计算就是3万元,这还不包括运营成本。不过既然是半公益性质,那就算了,他们可以和市场最低价保持在同一层次。
“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比市场最低价更低不好吗?”
“呃,这是一个经济问题,欧美社会常年在非洲有很多捐赠,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非洲反而越来越穷?”
“有这件事吗?”万展鹏不理解,马雪徵也不是很清楚
“捐赠有应急型捐赠和常规型捐赠,应急型是指大灾大难发生后的捐赠,我说的是常规型,非洲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许多小孩都吃不饱饭,所以欧美很多普通人都希望帮助非洲人。”
“这不挺好吗?”这个年代国人很崇拜米国,相信普世价值
“好,我们假设非洲一个城市缺粮,国际援助了一大批粮食捐给了当地朝廷,他们的朝廷不管是免费发放,还是低价销售,都会严重的冲击当地的粮食市场,如果原价销售,这里的穷人又买不起,非洲朝廷的组织能力比国内差了许多倍,很难做出正确而又有效的组织。
假设这里有几家农场主,雇佣了几十上百个工人工作,因为国际捐赠,低价粮食的倾销,很可能让他们破产,或者赚不到钱,也许是那些工人嫌弃收入过低,还不如去申请救济粮食。
这样一来,农场主破产,农民找不到工作,接受了国际援助和捐赠之后,当地反而更加贫困了。”贺正诚说的比较简单,但类似的情况有很多,用免费摧毁行业的事情在国内也有发生。
自二战以来,全世界对非洲的援助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但非洲却越来越穷。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深思,非洲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曾写过一本书叫《援助的死亡》,说的就是这件事。
“你可以认为这批飞机是我捐的,不用掏钱,可以只收成本价,但是这却会伤害到其他通航企业的利益,甚至会摧毁整个行业。继而影响到国内的飞机生产企业……”贺正诚
万展鹏听了贺正诚的话,深深的被触动了,没想到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背后有如此大的影响,这其中包含的思想也让人沉迷,他以前或许真的将事情看简单了。
除了通航公司,还有合作委托开发高性能多功能直升机的事情,至于最终选择哪家公司合作,当然要看他们的诚意,那是万展鹏该操心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