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这样最好(2 / 2)

加入书签

这话让李晓荣有些心烦,于是道:“好了,我知道了。”

李晓荣挂了电话后,发了一会儿呆,怎么对付这样的混子确实让她伤神。

其实她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就是让大头仔或者鲨鱼仔他们去对方陈鹏陈鹤兄弟俩。

让李晓荣下不了定决心的是,她害怕请神容易送神难,到时候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控制,那就真的给自己找了大麻烦。

就这样,四个人在车里谁也没说话,胥小宝微微看了看后视镜后,点开了音乐,居然是钢琴版的《梁祝》,音量不大,刚开始的明丽欢快的节奏让人听来很是放松。

车子一出收费站上高速后,胥小宝很是关切的轻声道:“荣姐要不要睡一下?”

李晓荣哪有心情睡觉,想起自己已经和孙敬聊了聊,大致知道了她的情况,这胥小宝的情况正好也了解一下。

于是带着好奇问道:“你小时候去少林寺学功夫,是自己喜欢,还是被逼的?”

胥小宝道:“算是逼的,因为我家里兄弟姊妹多,我又是排行在中间,比不上我大哥老实,比不上我二哥聪明,也比不了弟弟妹妹的可爱。加上我饭量很大,家里又穷,我爹听说少林寺免费收俗家弟子。就硬是送我去了少林寺,这一呆就是十年。”

李晓荣吃惊道:“那你没被剃度啊?”

胥小宝苦笑了一下,道:“我师父很想收我做衣钵弟子,可惜我玩心太重。不,应该是说凡心太重,我想家,有好几次想偷偷溜走,都被我师父擒了回去。我能逃出来,是因为我师父有次被蛇咬了,去镇上的医院住了几天院。他老人家担心我趁机溜走,就带我去了镇上,结果在镇上我看见了一个唱地方戏的草台班子,看见他们演员翻跟斗也能上台,我就厚着脸要他们收下我。”

胥小宝接着道:“就这样,我带被老班主带着走南闯北了荡了一年。存了三千元钱后,就说什么也要回家去了。而我回到家后,家里的情况几乎大变样,我大哥早就结婚单独过自己的日子去了,我二哥考上了大学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我爹娘都老了,老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倒是我娘,一眼就认出了我。看见我后,抱着我一个劲的哭,说我在外面受苦了,不像两个哥哥那样没良心。然后我看到下面的三个弟弟妹妹,心里真的说不出来的难受,他们吃没吃,穿没穿,大的十三岁,笑的才十一岁,居然没一个上学的。

李晓荣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什么啊?”

胥小宝叹了口气道:“一来是爹娘年纪大了,做不动了,是在没能力去送他们去上学,还得是靠这几个小孩子在家做事养活两个老的。”

李晓荣愤然道:“那你哥哥不管这些吗?”

胥小宝淡淡道:“大哥我去找过,他说他这一辈子为家里该做的贡献都做完了,他也得为自己活着了。至于我二哥,我在我娘这里知道了他学校的电话,每次打过去都是没人接电话。”

李晓荣冷声道:“他们真过分!”

胥小宝叹了口气,轻声道:“都不容易,我一开始也这样想过。后来我见了我二哥之后,不免也要同情他的。他其实在学校也过得比谁都憋屈。就算他有良心想照顾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那他就甭想有自己的生活!他勤工俭学赚学费,甘受白眼挣那点微薄的外快,后来有幸得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垂青,谈了两年后也只能悲催的分手。”

李晓荣听到这里心里像被什么莫名的刺了一下,她居然想到了陈鸿。

胥小宝二哥的样子,像极了在学校的陈鸿。

可陈鸿那个时候不但兼顾了自己的上学开销,还能从牙缝里省点钱寄给老家去。

人和人还是不一样的。

那个时候的陈鸿是让人欣赏的,真的和其他人有太多的不一样。

李晓荣突然对陈鸿的恨意又淡了一丝丝。

就像现在听到了胥小宝二哥的故事后,陈鸿比这人就做得强一些。

想到这,李晓荣不禁问道:“那你二哥现在怎么样?”

胥小宝沉默了数十秒后,轻声道:“他几年前查出了肝癌,去世后,是我将他的骨灰带回了老家安葬了。他查出肝癌的时候,是结婚前去体检。他的未婚妻已经怀孕五个多月,知道了他这样的情况后,不声不响就去医院做掉了孩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打击,我二哥从发现病到去世,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李晓荣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的故事听来是让人很不舒服的,但是不可否认,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有的人是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有的的人是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总能温润着某一片干涸的心田。

如果没有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沙漠一样,再广袤的天地,也是毫无生机,了无生趣。

胥小宝说到了这里,停下来没有再说下去,好像是说完了,又好像是说不下去了。

车里只剩下《梁祝》急转直下的悲伤绝望的声乐袭来,管弦乐如潮水压下,小提琴如一叶孤舟猛烈而倔强的抗衡,两者之间明明悬殊迥异,偏偏又像势均力敌的对手一招一式的拼命博弈。

音响虽然开得很小,可李晓荣听着却有种喘不过气的压抑,最后感觉自己被惊涛骇浪的潮水淹没,却又在一叶孤舟上漂浮出绝境。

终于,小提琴声变得委婉而柔情似水,李晓荣重重出了一口气,轻声道:“这就是你筹建希望小学的原因吗?”

胥小宝缓缓才道:“算是吧。我们农村的孩子,想要出头,除了敢拼之外,还得要有胸怀和情怀。而这些,都是父母教不了,不是他们吝啬,而是他们自己也不懂,自然无从教起。”

李晓荣点了点头,对胥小宝的胸怀和情怀的话很是有触动,不免有些动容道:“小胥,我保证会去你的老家看看的。”

胥小宝笑了笑,轻声道:“我一开始想过很多种办法,想要去改变我们老家的样子。但是我发现,想要真正的脱贫,还得从教育做起,从小孩子身上抓起。老一辈人的观念固化守旧,甚至还有占人便宜的心思。所以,很多政策不是不到位,而是他们扶不上墙。”

李晓荣一怔,她缓缓才问道:“具体怎么说?”

胥小宝道:“我说下亲身经历的事情。我有段时间想搞起一下养殖业,比方鸡兔鱼鸭的种苗,我可以免费送给他们培育,结果他们到手后,有的人一开始还算用心,可也有人领回去后,就直接打了牙祭。当知道还可以重新在我这里领取种苗后,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起了歪心思。”

李晓荣有些无语道:“那你可以让他们出钱买你的种苗啊?”

胥小宝苦笑,摇头道:“他们哪有钱要你种苗!想要他们掏钱,就不要想着大力推广这回事了。”

李晓荣皱眉道:“那不是还有小部分人想做榜样吗?那他们呢?”

胥小宝道:“他们的种苗后来总是莫名其妙的被人偷宰,以致后来想到便宜别人,那还不如自己吃了划算。”

李晓荣直摇头道:“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放弃对他们的扶持好了!”

胥小宝道:“所以说,在我们老家,扶贫应该从教育抓起。”

李晓荣若有所思道:“那你这些想法怎么不和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呢?”

胥小宝叹气道:“他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有句说说得好‘政治搭台,经济唱戏’,不管推行什么样的惠民政策,总是要有经济扶持才行啊。”

李晓荣点了点头,有些不自信的问道:“你都说得这样困难重重了,我去了投资做什么呢?”

胥小宝道:“这事不急,只要荣姐有心,总会找到解决的好办法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