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4章 丰饶之地(2 / 2)

加入书签

低档羊毛更多的用于粗纺产品,例如呢绒,羊毛袜,羊毛围巾,羊毛手套等等,价值相对而言就要低得多。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红河谷牧场,在追求羊群数量扩大的同时,也不断的将一些品质较低的羊崽淘汰,纤维支数越低的羊,价值越低,往往属于淘汰之列,流入市场中的大部分就属于这一类。

这部分淘汰的羊仔除了被私人牧场购买,用于扩大羊群以外,有很大部分就流入肉食品市场,烤全羊和蒸羊羔用的就是这些羊崽。

三四十斤的羊崽剥皮去掉内脏之后,也就剩下一半多点儿的肉,烤全羊五六个男人吃正好,肉质焦香酥嫩,肥而不腻。

夜色笼罩大地

喧嚣了一天的青岛镇安静下来,偶尔能够听到马匹的嘶鸣声,陆强的大宅院里正是吃晚餐的时候,十来个人分成两桌,厨娘、仆妇和马夫帮佣在厨房里用餐。

堂屋中桌上摆着大盆菜肴,品种不多数量足够大,大盆胡萝卜炖羊肉高高堆起,主食是面包。陆强高居上首,左手边是老管家吴伯,右手边是两位漂亮的侍妾,一边吃喝一边聊着天。

马来侍妾听不懂汉话,在桌上锯嘴葫芦一般只管低头吃饭,她们只会说“是,老爷”“恭迎老爷”“恭送老爷”,剩下的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吴伯放下筷子说道;“老爷,牧场里送来消息,准备在4月的最后一周剪羊毛,这事您要放在心上。”

“小事儿,牧场的事情你让吴猪儿多上点心,牛仔的活计用心去学,我看这个小伙子还是很踏实的,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我也放心把事情交给他。”陆强手上拿着一大块羊脊骨啃得正香,汁水滴到桌上浑不在意,嘴里塞满了羊肉含糊不清的说道。

“多谢老爷恩典。”

“吴伯,这说的哪里有外话,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在这离家万里的澳洲不抱团,难道给外人看笑话吗?”

陆强说着端起酒碗与吴伯碰了一下,仰头喝了一大口,痛快的喊了一声;“爽!”

在澳洲这地方

举凡混出头的人,一般都会写信回乡召来同乡族人,帮着看顾生意牧场,乡情俚语就是最好的感情纽带,几乎无可替代。

粤北人找粤北同乡,潮汕人找潮汕同乡,闽省人找闽省同乡,江浙人找江浙同乡,从而形成一个个小圈子。

普通人可没有伯爵大人那样充裕的财力,顶多也就是招来十几数十个同乡,这种情况在青岛镇附近的私人牧场非常普遍,可惜都不成气候,啥地方的人都有。

“老爷说的是啊,澳洲这地方好是好,可是天南地北的人太杂了,有时候说话都听不懂。”吴伯叹了一口气,端起酒碗来喝了一口闷酒。

陆强将手上的肉骨头丢在地上,牧羊犬立刻上来一口叼走,伏到一边津津有味的啃了起来。

他接过侍妾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手,笑着说道;“这个事红堡已经有政策下来了,将在学校里全面推广“国文正音”教育,听说是以北平皇城的口音为准,小孩子上学就要学北平话,别的地方可都不作数。”

“哎呀,那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地方话怎么办?”

“在家里照样说,可是今后到政府办事,学校里教的都是“国文正音”,听不懂连事情都办不成喽!咱们澳洲这地方毕竟和满清鞑子不同,地方口音南腔北调的交流起来太麻烦,还是“国文正音”好,想说地方话可以在家说,这也没人阻止你。”

“唉……”

吴伯叹了口气,这种大事他可插不上嘴,连老爷和那些镇上的大人物都插不上嘴。

一家人来到澳洲也有小半年了,知道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伯爵大人的话一言九鼎,那是谁也不敢违反的。

边喝边聊,一坛花雕酒很快下去了大半。

陆强脸上微微泛着红光,几碗酒下肚身上燥热起来,便解开衬衫的领口爽快些,叮嘱说道;

“我这次去红河谷估摸着要有一周时间,顺便再买一些羊崽回来,牧场的事情你要多费点心,把不下蛋的鸡出一批,还有田里刚收上来的土豆尽快拿到镇上来卖,这玩意儿不能放时间久了,出芽了全都白瞎了。”

“我知道了老爷,牧场来信说有两头公牛打架,一头牛的牛角打折了,看样子是不大成了,这些天总是精神恹恹的,还要抓紧时间赶到镇上杀了卖肉,否则死在牧场里就亏大了。”

“这事儿你看着办吧,我走的时候跟后勤组负责的人说一声,一头牛值不少钱呢。”

“我明天就回去办。”

两人聊了会儿牧场上的事儿,酒足饭饱之后陆强拍了拍肚子,打了个酒嗝儿,一手搂着一个漂亮侍妾上楼休息去了。

吴伯羡慕的望了一眼老爷上楼的背影,坐在桌边自斟自饮,看着满桌的肉骨头心中满满的幸福感觉。

澳洲这个地方好啊!

羊肉卖得比菜还便宜,初来的时候天天吃肉一家人还吃坏了肚子,相比较在老家地少人多差点饿死,这里无边无际的土地真是太奢侈了。

做梦也想不到这样的好地方,不冷不热四季如春,牛羊成群,衣食无忧。

移民澳洲是不分土地的,这里只有广阔的牧场很少有耕地,所以没有那么多耕地可以分,只有移民香格里拉岛,苏拉威西岛和婆罗洲才会分土地。

但吴伯觉得不亏,一家4口在陆强的私人农场干活,一年差不多能够赚40英镑,而且吃住都不花钱。

干一年就可以把移民贷款还清了,剩下的攒点积蓄,可以买地买房给儿子娶媳妇,吴伯也想给儿子买几个马来媳妇,以后给老吴家开枝散叶。

青岛镇上的房子也不贵,单独院子两层楼上下的木屋差不多七八十英镑,院子大一些的也不超过100英镑,而且可以贷款买屋置产。

所以吴伯准备明年就下手买一栋木屋,后年就给大儿子娶媳妇,小日子红红火火过起来,算是在澳洲这边扎根了。

说实话

华人媳妇真娶不起,花费动辄一两百英镑以上,若非马来土著女人涌入澳洲婚姻市场,很多低收入的男人都要再多打几年光棍。

十几英镑一个的马来女人难道不香吗?

对于半年前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吴伯一家来说,能不能听懂家乡话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干活能生仔就行,庄户人家哪来那么多讲究?

在昆士兰州

华工与白人同工同酬,底层工人年收入约在7~10英镑左右,女工收入少一些,约4~6英镑左右。

这个收入水平相比六七年前翻了一番,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收入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澳洲缺劳动力是由来已久的问题。

但是作为一个总人口只有600多万的澳洲自治领,每年能够消化的劳动力是有限的,百万移民已经是极限了(含香格里拉和婆罗洲移民),人数再多只会造成混乱。

近年来

昆士兰移民部门已经开始有意的控制移民数量,以吸收拥有一技之长的移民为主,以自由移民为主,以提高质量为主,普通人越来越难获得前往澳洲的船票。

通过移民部门把控全局,由市场决定的方式,如今每年高达百万规模的自由移民已经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不但养肥了十九世纪联合航运公司,汇通银行和香格里拉银行,而且养肥了诸多行业,扩大澳洲内部市场,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

吴伯一家是因为有竹编的手艺,所以才能获得移民部门首肯,得以顺利的拿到移民贷款来到这流淌着奶与蜜的丰饶之地。

现在想来……当真是幸运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