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4章 诸事多杂(1 / 2)

加入书签

看着倚在墙上哭的撕心裂肺的徐长安,一时间让马晋这个大周天子都有些戚戚然起来,也许有人会觉得徐长安太过优柔做作,为了一个女人就要死要活的,但马晋却觉的这才是真性情,有情有义方是大丈夫。

马晋神色闪了闪上前拍了拍徐长安的肩膀,徐长安这才抬起头来,只见其双目红的吓人,眼眸中更是布满了血丝,连泪里都有了淡淡的红色,显然是伤心到了极点,让他不由的叹了一口气,他实在有些不理解这种感情。

“周兄,何必如此伤怀,你不是没签合离书吗,还是有机会追回嫂夫人的。”马晋劝解道。

“真的?”徐长安泪眼婆娑的看着马晋,虽然婆娑这个词用在一个男人身上有些不雅,可徐长安现在就是这般模样,为之奈何。

“自然是真的!”马晋肯定的点了点头,正色说道:“如果你信的过周某的话,就将此事交于周某来办,定能保你破镜重圆!”

徐长安就想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赶忙直起身子来,急切的问道:

“周兄,你说的是真的?”

“没有骗我?”言语间带着一丝不敢相信。

马晋没有接话,而是一双虎目炯炯有神的盯着徐长安道:

“我们现在要做就是先查清嫂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说到这里马晋眼中寒芒一闪,一字一顿的道:

“到时候本公子自然会为你做主,我倒想看看这宋国有什么人敢捋本公子的胡须!”

马晋睥睨四方的气势让徐长安心中一定,仿若找到了主心骨,连忙点了点头,一时间脸色的哀怨之色也少了不少。

见徐长安平静下来,马晋不由长松了一口气,他这话自然是专门说给徐长安听的,为的就是给徐长安一点动力,让他不至于自暴自弃下去,当然如果其中真的有什么隐情的话,他自然也会为徐长安做主。

………………

是夜,月上柳梢头。

怡神居后院的一处客房之内,马晋伸了一个懒腰将刚刚批阅好的密折放好,便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圆圆的明月和满天的繁星,不由升起一丝惆怅,一时间竟有些想周蔷和楠楠他们了。

“承恩,咱们出京几天了?”马晋看着窗外的景色问道。

侍立在一侧的王承恩忙躬身答道:

“回陛下的话,咱们三月二十八日从神都动身,到今日已经整整三十二天了。”

“什么,都出来这么久了?”马晋有些惊讶的转过身来,他这一路行来风风雨雨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还真没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也不知道无忌他们准备的这么样了?”马晋嘴里喃喃道,过几天可就是大周考举的日子了,如此重要的事情他自然极为关注,可惜远在万里之外,什么忙也帮不上,只好让长孙无忌他们自行处置了,不过有长孙无忌这些老成谋国之士在,他倒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几天国内可有什么消息送来?”

“回陛下,内阁的诸位大人和镇守在外的几位大人皆有消息传来。”说着便向着桌前走去,想要将奏折拿来让马晋过目。

马晋摆了摆手道:“不必了,你捡紧要的事情给朕说说就行了!”

“回陛下,南部行营总管李靖大人上书道,大玄国国主玄九思七日前突然于丹室中暴毙而亡,皇位悬而未决,膝下的诸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闹得大玄国内一片乌烟瘴气,李靖大人上书陛下,是否动一动大玄国。”

“哦,还有这事?”马晋有些惊奇的道,这不是上赶着给他送人头吗,他低头沉吟了片刻,便吩咐道:

“告诉李靖,让他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便是,如过可以的话可以将边境的大军都撤回去,让玄国的人安心争夺皇位!”

“是,陛下!”王承恩赶忙答应道。

“陛下,域南宣抚使苏秦大人上奏说,域南滇、黔、桂、广、交五州之地已经划分完毕,各州府衙都进入了正轨,郡县一级的衙门也都在有序的建设之中。

域南的百姓们仰慕大周已久,到是十分的配合,没有闹出什么乱子,只是域南官员奇缺,五州所辖一百六十八郡五千六百八十三县光主官就缺了近六成,所以苏大人请求陛下多派些官员到域南。”

马晋不由眉头一皱,他自然知道域南缺员严重,可没想到竟然会缺这么多的官员,这还是主官,下面的佐贰官还不知道缺多少呢,皱着眉在屋里徘徊了一圈抬头道:

“传旨内阁,此次参加考举的士子们务必都给朕留下来,告诉他们,此次考举之后,朕要还再开一次恩科,给未考中的士子们再考一次的机会,广纳天下贤才。”他现在也有些急病乱投医了,想着将这些职位给填满了再说,至于这些士子中有没有浑水摸鱼之徒或德行败坏之人,也已经顾不得了,毕竟那都是以后的事情,再说了你不给他们机会又怎么会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呢?

“是,陛下!”

“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马晋又问道。

“回陛下,顺天府尹包拯包大人代陛下巡视西北诸州,近日已返回神都,上奏说甘州巡抚卢象升到任后,广修德政,保境安民,惩奸除恶,平反冤狱,与民为善,使甘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派兴荣景象,特请陛下下旨褒奖之!”王承恩躬身回道。

马晋闻言面露微笑,他自然知道卢象升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以开口道:

“甘州巡抚卢象升公忠体国,政绩卓著,实乃天下表率,传旨,擢升卢象升为兵部尚书,进太子少保!”

“是,陛下!”

“陛下,长孙无忌大人有上奏道,神都参加考举的士子已经接近四十万人,原有的贡院已不堪重负,请求陛下将此次考举由贡院迁至宣武门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