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登台奖励(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听京剧版的王宝钏骂起娘牙尖嘴利的,但是和秦腔版的《武家坡》相比,此时此刻沈歌扮演的这个王宝钏可就温柔得多了。

因为秦腔苦音激越、悲壮、深沉、高亢的特点,秦腔中这一段王宝钏联想到自己独守寒窑十八载,到现在一女子还要被薛平贵假装的流氓欺侮,心中凄凉哀伤的感情转而化作悲愤和对他的痛恨,因此唱腔将秦腔苦音的特点完全发挥了出来,和京剧《武家坡》大家闺秀的王宝钏相比,秦腔中王宝钏把薛平贵骂得连连后退,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再也不敢说一句调戏她的话了。

仔细想想,倒也有所依据。

毕竟王宝钏一个弱女子,若是不凶悍点,怎能一个人在这十八年里安身立命……

两个剧种不能说孰好孰坏,只能说各有特点。

这时,流水结束,杨大叔扮演的薛平贵拿出马鞭,朝着沈歌一摆手,“来、来、来,上马,一马双跨到西凉!”

“一见军爷变了脸,吓得宝钏心胆寒,低下头来心暗转……”

听到他这句话后,沈歌脸色一变,拈指牵着衣袖贴在脸颊旁,紧接着微微低下头来,明亮的眼睛左右看了看,似在思考着脱身的办法。

顿了两秒钟后,沈歌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立刻抬起头来对杨大叔说道:“军爷,那旁有人来了……”

“在哪里?”

闻言“薛平贵”心中一惊,急忙问道。

沈歌伸手一指:“在那里!”

“薛平贵”顺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却什么也没看到,头也没回的继续问道:“在哪里?”

“在那……里!”

与此同时,沈歌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退后几步,伸手拿起自己的篮子,在舞台上转了两圈,准备逃跑。

而此时薛平贵还在四下里找着“王宝钏”口中说的人。

就在他刚一转身,一袖子已然甩到了他的脸上,只听一声“唗!”,登时打得他捂着眼睛,连声作痛,一时间什么也看不到了。

“急忙奔回那寒窑前!”

沈歌唱完,挎着手中的篮子急忙转身离去了。

台上杨大叔扮演的薛平贵回过神来,眼前已是一片空空,哪里还有王宝钏的身形。

不过他脸上却露出笑容来,好似确定了刚才的女子就是王宝钏,且依然坚守忠贞,不由得唱道:“好个贞洁王宝钏,果然为我受熬煎,不骑马来步下赶,夫妻相会寒窑前。”

倘若这是现代编写的剧情,估计编剧能被喷死,不过终究还是老戏,再加上戏的时代也完全跟现如今的观念天差地别,小说家言,谁也不会真的当真。

杨大叔唱完后,便走下了台。

接下来便是薛平贵和王宝钏相认的情节,不过他们的表演到这里就结束了,所以沈歌和杨大叔他们俩早就回到了后台休息。

一曲结束,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刚才这个年轻人之前没见过啊。”

“不过唱得是真不错,不知道老陈从哪里找到的这么一个人。”

“这一嗓子梅派,真的漂亮!”

“今天晚上这一趟没白来!来之前我还邀请老李,不过这老家伙说要在家里带孙子,可惜喽……”

“不知道年轻人会不会在这里常驻呀。”

台下的老人都互相议论着。

俗话说得好,生书熟戏,生书熟戏。

生书,就是说听评书要听从来都没听过的,这样才会有新鲜感,大家才会爱听。因为说书人每说完一段都会留下一个扣子,也就是留一个悬念,好吸引听众下次再来听。但是如果说的书大家都听过的话,扣子就“拴”不住听众了,后面的情节大家都知道,甚至比说书先生知道的还多,就没有吸引力了……

熟戏,则是指观众都喜欢听那些脍炙人口,流传于世的经典名段,因为观众看得不是故事内容,而是欣赏的演员的艺术造诣和精彩表演,经过几代戏曲演员的锤炼和打磨后,这些戏曲都是精华中的精华,经典中的经典。

所以今天沈歌表演的这一折《武家坡》,在场听惯了戏曲的老人都对其赞不绝口,就是因为《武家坡》算是一部经典的传统老戏了,许多演员都表演过,看多了的人自然一眼就能知道他表演得好与不好。

“你这一身梅派功夫……绝!”

杨大叔对沈歌竖起大拇指。

和沈歌在台上搭戏的他感受是最直观的,两人虽然是第一次同台表演,但是中间却没出任何的错误,他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沈歌唱得好而已。更主要的是,他会主动的去配合,在他状态有些不对的地方,沈歌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弥补,令他不得不佩服一个年轻人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要说他没有十年的表演经验,杨大叔第一个不信。

“很不错!”

陈师父看着沈歌,吐出三个字来。

紧接着他话音一转,又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你是不是有一段时间没登台演出了?因为虽然你在台上表演得很好,但是在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上,却处理得都很生涩。”

他们从来都没想过沈歌是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

顿了顿后,沈歌点点头承认道:“是的,有段时间没登台演出了,可能有些生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