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73章 致富经(1 / 2)

加入书签

这种时候,女性心思的柔软就体现出来了。

当代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了,买不起房也就罢了,连租房都租不起,那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什么问题。

就像宁露说的,互联网的属性是去掉中间商的点对点,从这个层面来说,利用这种平台的点对点对接的优势,的确可以扫清房产中介市场中的种种乱象。

简单说,就是房产中介行业的产业互联网。

就像电子商务的出现,磨平了信息差,价格透明了,中关村的那些坑蒙拐骗的小商小贩们也就生存不下去了。

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运作难度很大。

就跟团购、外卖、网约车差不多,都是o2o模式下的线上和线下业务的整合,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

让紫微星参与进来,那就太分心了,团队属性不一样,还真不一定能做好。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才是紫微星未来着重要发力的两个产业。

至少不能亲自下场。

如果要做,也是效仿爱斯达、饭团网、八吉星、盛世单车的那种模式,出钱出资源,让他们自己组建个团队自己去搞。

这件事不能草率。

至少周不器想了一圈,也实在不知道把谁派出去能把这一摊子事业给做起来,还需要从长计议。

好在不急。

周不器让郭丹有空了可以先着这块市场。

慢慢来。

如果有机会,进场试一试,也不是不可以。

郭丹回去了,宁露不想这么放弃,因为这就是她的个人经历……她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就遭遇过类似的租房困境。

好在她运气好,遇到了周大老板,才不用在出租房里遭罪,去体验那种平凡生活里巨大的压力和生活磨难了,算是改变了命运。

可是北漂的女孩子有几百万之多,她们中间又有多少会有自己这样的好运气?

北上广深的追梦之旅,是当代有追求的那一批年轻人共同的选择。

总不能让他们太失望吧?

宁露不忍心,轻声道:“现在的情况,明显就是中介和二房东联合做局,来收割年轻人,我们要帮帮他们。”

“任何繁荣局面的背面,总有一些阳光所照不到的阴影。”

周不器摆了摆手,其实这些事根本不需要她们来说,很多事情他都清楚。

郭丹和宁露说的,还不够深刻。

流量是一切围绕互联网生意的命门。

什么人能把流量生意玩到极致?

当然是互联网人!

对大厂周边的房源来说,这些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就是流量。新入职的那些员工,就是新增流量。

想把这流量生意玩好,房产中介和二房东们,水平就差点了。

一定是资深的从业者更厉害。

互联网有35岁焦虑症,这是对的,不过不全面,更多的是面向行业底层。….优秀的人,到了35岁还能继续留在公司,步步高升;稍微差一些的人,他们甚至不是被裁员,而是主动离职。

年纪大了,干不动了。

不想加班了!

反正这些年赚得也差不多了。

赚的不是工资,是股票和房产。

这些有头脑的资深从业者,都看到了大厂附近房源的“流量”生意。然后,他们就牢牢抓住了先入行的时代红利,先在公司附近把房子买下来。

然后,租给新一批入职的年轻同行。

让更年轻的一代来帮他们养房,等房子养出来了,年轻一代一无所获,他们这些上一代的互联网人坐拥几套黄金地段的房产,就可以安心退休了,日子过得比在大厂里当高管还潇洒。

甚至还有里应外合的勾当。

比如一个互联公司里的资深员工,跟hr合作。在招聘新人的时候,通过hr施加压力,让新人员工尽快入职,制造紧迫感。

这个时候,老员工出来表示可以帮忙介绍房源,新人员工就花着高价住进去了,还会感恩戴德。

把源源不断的“后浪”看作流量,通过流量获取租金养房,是“前浪”们心中除股权、年终奖外,另一个公认最接近财富自由的致富经。

由此就可以看出这里边的一些玄机。

很多核心地段的房产,其实都是互联网前浪们买的,目的是出租给后浪,让他们帮忙养房。

他们是把房子当成投资,而不是住所。

如果互联网行业衰落了,公司不扩招了,新增流量消失了,投资效应就没了。如果公司不仅不扩招,还开始裁员了,那就更严重了,这就意味着存量流量都减少了,房子就都空着,租不出去了。

前浪们不仅不再买房了,还会春江水暖鸭先知地开启卖房大潮。

大量核心地段的房源砸进市场里都无人接盘,就会引起恐慌,边缘地段的房子就更卖不出去了,就会引起房地产市场的崩盘。

周不器前世就从事过地产生意,他对这里边的理解要比郭丹、宁露深刻多了。

这是一个社会各界一起出手从年轻人身上压榨所有所需要的一切的时代,可不仅仅是二房东和房产中介那么表面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