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3章 开封伪书,苏州做旧(2 / 2)

加入书签

吴夺在围观众人还愣神的时候,就接手了,“再劳烦你一会儿,我也看看。”

摊主便就点点头,和吴夺两人一起又拉开了卷轴。

宁霜他们三个也一直没走,见吴夺上手了,便又围到了吴夺身边。

吴夺刚才跟着老者已经看得七七八八了,这会儿上手,主要就是听。

结果,虽然没有听到是出自何人之手,但是基本内容却也了然了。

这幅书法本身,是明代后期仿写的。

在明代后期,书画作伪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境地。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喜欢收藏书画的人越来越多,尤其以不乏钱财的商贾为代表。

在这种条件下,作伪名人书画来牟取暴利,便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

著名的“苏州片”,就是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

而且在明代后期,书画作伪也不止于苏州。

元代距离明代比较近,“样本”相对较多。所以在当时,仅仅是作伪元代名家书画的大大小小的作坊,也仅仅是在江浙地区,就多达数百家!

而这幅书法的仿写之人,却是出自开封。

“苏州片”之中,画比书法多;而明代后期的开封,也出现了一批人,主要伪造唐宋元时期的名家书法。

什么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苏黄米蔡······而元代被高仿最多的书法家,主要就是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这三个人。

开封的这一批人,其中有一部分书法造诣不低,而且模仿能力极强;既然能形成一个产业,也可见一斑。

而“开封书”与“苏州片”相比,最大的差距并不是书法本身,而是做旧水平。

根据一些记载,开封地区伪造名家书法,笔墨形神兼备的并不鲜见;但做旧却不太自然,技术含量相对偏低,容易被识别。

但是呢,这一幅高仿康里巎巎的书法,却又有一些“波折”。

当时伪造出来之后,并不是在开封当地做旧的,而后又经过了苏州钦家的做旧!

苏州专诸巷钦家,在“苏州片”的作伪大军中,名声极响,号称“钦家样”。当然了,这肯定是恶名。

钦家父子兄弟全部上阵,分工协作,伪造宋元以来的名家书画,涉及的名家多达数十人,而且巨幅长卷、短幅小条,等等形式都有。

这幅康里巎巎的书法伪作,出自开封之人;但是装裱和做旧,却又经过了苏州钦家。

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经历,吴夺没有听到,不过大致推断一下;有可能是有人“订制”,对仿写书法很满意,又怕开封装裱和做旧水平不行,便送到了苏州钦家“二次加工”。

其实,即便当时就是开封做旧,这个“不太自然”的问题如今也不会存在了,因为从明代后期到现在,又过去了几百年,已经靠时间来解决了。

所以,这幅作品的真伪鉴定难度确实很大。

这幅书法作品的装裱,吴夺也听全了,共有三次。

第一次装裱,便是仿写之后,装裱和做旧是送到了苏州钦家一并进行的。

而第二次装裱,是在清中期。

第三次装裱,则是在民国初期,也就是现在的装裱。

后两次装裱,吴夺只听到了时间,原因和地点都没有听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