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4章 看似有问题其实不是问题(2 / 2)

加入书签

橄榄瓶这种器型,因为形似橄榄而得名,雍正乾隆时期最是流行,乾隆以后就少见了。

这件橄榄瓶上的画片,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也是一种经典画片。

上部空白处带一句题诗:不畏风雪春常在。另有三方朱印:凌寒、长青、香远。

底款为四字双行蓝料楷书:雍正年制。

说它大开门,不是说它是雍正官窑珐琅彩,而是大开门的民国仿品。

民国仿雍正珐琅彩,不算很难辨识,所以这一件看得时间也就不长。

“有点累,休息一下。”看完之后,胡允德笑道。

“不必着急,你不定下,我不会通知其他人。”伍先明起身应道。

先让人看了,肯定不可能中间横生枝节。不过伍先明这句话也是一种提醒,你不看完、不定下买什么,后头的买家就得耽搁。

胡允德点点头,“伍叔,我去院子里抽根烟,透口气,很快。”

伍先明笑了笑,“那我就不陪你了。”

吴夺接口,“我也抽一支吧。”

两人下了楼,来到院子里,慢慢走着,压低了声音开始交流。

对于青花器,两人观点一致,只有两件民窑值得收,一件康熙人物纹盘口尊,一件嘉靖云龙纹大罐。

“那件弘治黄釉,底釉不对,泛灰,但是整体来看,却又感觉能到代。你怎么看?”胡允德接着就提到了弘治黄釉凤纹执壶。

“依我看,那件黄釉执壶,是官窑真品无疑。”吴夺言之凿凿。

这个他不会听错的。而且,这件黄釉凤纹执壶,他还听到了一些辅助性内容。

“这么贵重的东西,但有一个疑点,也不敢大意啊!虽然只有这一点底釉的问题,但实在是说不通啊。”胡允德沉吟,“弘治黄釉,不是一般官窑,早期的底釉是很白的,后期闪青,但从来见过、也没听说泛灰的!”

吴夺回应:“德叔,这个底足低矮光滑,胎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底釉,釉质和施釉工艺也没问题,只有釉色泛灰让人感觉不对。但这一点,看似有问题其实不是问题。”

“噢?”

“虽然我也没见过类似实物,但是却能解释得通。”

“你说。”

“您也知道,弘治皇帝是一个极为节俭的皇帝,弘治官窑相当之少,御窑厂还曾经停摆。”

“这个和底釉泛灰有关系么?”胡允德不解,“再节俭,黄釉也是‘皇’釉,大部分还作为祭器,工艺上肯定马虎不得。”

“对。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缩减开支,导致黄釉质量也有所下降,别的都没什么,就是出现了少量器物底釉泛灰的情况。底釉泛灰确实不好看,所以很快又改善了,但是改善也没早期那么白的釉色了,所以弘治黄釉后期底釉是闪青的!”

胡允德眉头微皱,“你的意思,泛灰的底釉,是早期的白色底釉和后期闪青底釉之间发生的?而且还产生了‘过渡性’影响?”

“对!所以,我觉得这还是一件弘治官窑真品!”

胡允德听完,一脸惊奇,“这一点,我怎么闻所未闻?!”

吴夺心说,你肯定闻所未闻啊,我也是刚闻的。

要不然,我肯定也会当成高仿来看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