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水下巴王庙(2 / 2)
这件青铜戈,居然出自一座古庙!
庙是一个很宽泛的称谓,和寺、观这种特指称谓不同,庙里供奉的,可能是各路神圣仙佛,也可能是民间顶礼膜拜的“神人”。
而这座古庙的供奉之人,乃是战国时期巴国名将巴蔓子。
战国中期,巴国内乱。当时巴国国力虚弱,巴蔓子请当时处在联姻状态的楚国帮忙,借兵平定内乱;为此,巴蔓子许给了楚国三座城。
在“楚王救巴,巴国既宁”之后,楚国派使者面见巴蔓子,要求兑现允诺,但是巴蔓子却说:要城没有,要命一条。(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于是巴蔓子当着使者的面儿自刎,算是“以头授使”。
楚王见到了使者带回的巴蔓子头颅,不由感叹:好家伙!要是我有这样的手下,三座城算个球啊?(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
楚王以上卿之礼厚葬了巴蔓子的头颅;而巴国,也以上卿之礼厚葬了巴蔓子的身体。
从某个角度来看,巴蔓子是在耍诈啊,说话不算话;但是呢,人家是为了忠于国家,而且连命都不要了,所以引发了举国上下的顶礼膜拜。
在巴国和楚国都有巴蔓子的墓,同时,巴国很多地方还建了“巴王庙”来供奉巴蔓子。
当然,他活着的时候不是“巴王”,但是死后建庙,得升级,可以加封号;这和“关帝庙”差不多一个意思。
这件青铜戈,就是出自一处战国时期所建的“巴王庙”。
而之所以出现虎口衔鱼的纹饰,是因为这座古庙,位于水下的山体之中。虎是图腾,衔鱼则是一种类似震慑的表意,毕竟周围有水嘛。
这座“巴王庙”的门口,有两座石雕“门卫”,手中各持一把青铜戈。戈柄和石雕像是雕成一体的,但是戈头,是安到柄上去的。
吴夺没有听到太多关于这处“巴王庙”情况,比如到底是什么人建的,为什么要建在水下的山体之中······
而关于这件青铜戈是怎么脱离“巴王庙”石像的,也没有听到。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情况,他听到了,那就是这处巴王庙的位置。
正在如今的利州范围内。
嘉陵江畔,大鳍山下。
······
“哎?还没看完啊?”此时,老板回头看向吴夺,“我说你真是挺细,就你这个劲头,一直玩古,以后肯定是高手。”
吴夺回神。
该听的都听完了,这里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知道了这处“巴王庙”位于利州嘉陵江畔的大鳍山下,但是这个“大鳍山”,好像是战国时期的古地名。
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对上,对不上的话能不能查到。
吴夺想的有点儿多,甚至想如果这个“巴王庙”就在秘藏梁州鼎的嘉陵江段,会不会由此能得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噢,看是看完了,倒也可以买,就是老板你的报价让我头疼。”吴夺笑着应道,“你就说个最低价吧,别来虚的。行就行,不行我也不跟你磨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