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6章 又出阴的?(1 / 2)

加入书签

这下宁拥军懂了:“你的意思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嗯!其实说白了就是赌,而且第二个要比第一个简单很多!”

“怎么说?”一听到简单,宁拥军来了兴趣。

“第一个必须让老爷子他们出面,可第二个,咱们自己来就行!”

“啊!哈哈!不用想了,我觉得第二个就比第一个要靠谱很多!”宁拥军连忙说道。

“咱们能用脑子分析一下吗?”曹焱一听宁拥军这么直白的话,也算是无语了。

“还分析个屁,就第二了!说说怎么操作?”现在知道第二个不用自己去找老爷子他们挨骂后,宁拥军彻底准备不要脸了,第一个再好他也不想做了。

“我让你找的那些公知,你找的怎么样了?”曹焱问道。

“艹!那些狗曰的!不是你提醒,我还真没发现,感情那批人都是收了钱来抹黑咱们的!我们怎么对付他们?”说道着宁拥军也是一肚子的火,以前他听那些说指点江山,还感觉有点道理,算是为平民大众发声,为国家社会的进步做些贡献。

而自从玛姬·海耶斯在曹焱这暴露之后,柳益中偷偷把她资助的对象,以及又根据那些人顺藤摸瓜,找出一长串的名单告诉了曹焱后。

曹焱便让宁拥军注意那些人了,也顺便把他们那些人的套路说详细告诉他之后。

宁拥军这才大呼,这些年上当了。

其实,要说起来,公知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一种荣誉。

它的全称是公共知识分子,而它的主要职能在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对社会进言,具有一定的批评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知识分子。

它最初源自于2004年《N方人物周刊》“影响华国的公共知识分子50人”的评选活动,在此次活动之后“公知”便快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原初评选对象主要定义在专业的学术领域,尤指人文社科领域有学术成就和公共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譬如曾经入选过此榜单的有:李X、唐XX、余XX、茅于轼等等,这些名字至少在专业角度观察,都无愧于“公共知识分子”的称号,甚至在华国历史的上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言论自由的时代”,自媒体大行其道,人人握有言说的麦克风,只要有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地方,所有被当局允许讨论的公共议题中,每个人都成了时评家,不受时间空间和技术的任何限制,众声喧哗背后是被撕裂的共识,所谓多元背后充斥着各种不尽相同的利益诉求,而最主要的是当时的互联网还算是一个法外之地,当时并没有制定相应非常严格的法律法规来限制这个风潮,这需要到2015年6月,互联网全面实名制,这才杀住了网络上的很多乱象。

要知道互联网本身带有一种破除信息障碍和话语垄断权的原生力量。

大家在最初接触的时候都怀抱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梦想。

尤其在W博面世的最初阶段,开通之初都想翻越现实生活中牢不可破的阶层鸿沟,毕竟,在网络上,谁都不知道现实中的你是干什么的,这点有游戏也许更能解释,比如一些在游戏中呼风唤雨的大佬,在现实也许就是一个小学生。

至少在某种层面上的平等就是这样,它能给以人们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但事实上最初的愿望,其实就是一种假象与一种诱人的远景,鸿沟依然存在,那些能突破阶层的人依然很少,小学生做老大的例子毕竟很少,也许全华国也就那么一两个,这与成千上百万的小学生数量一笔,简直就是“呵呵,”两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