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返回(2 / 2)
但后面无聊,加上遇到袁老师这个事情,邓慧也无心玩手机,内心里骚动得很。
“校长,袁老师真的是杂交水稻之父吗?为什么我在网上总能看到一些质疑的文章,还有不少人也持着这样的说法,说什么是美国人最早提出的理论,日本人提出的方法,找到野败的是袁老师的学生,杂交水稻种植率最高的也不是袁老师培育出来的?”
听到邓慧问出这样的话,陈灏并不惊讶,而是感到叹息、无奈、愤懑和生气。
“杂交水稻理论是美国人五十年代提出来的,杂交水稻三系法是日本人新城长友六十年代提出来的,野败是袁老师的学生兼助手李必湖找到的,第一个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成功的三系杂交水稻是颜龙安院士,让杂交水稻产业化且占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谢华安院士,但你知道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老师吗?”
“为什么?”邓慧听得更懵逼了。
陈灏又问道:“方舟子知道吧?”
邓慧迟疑了下,回道:“知道……这人名声好像不太好。”
“是啊,方舟子可是个大喷子,谁都敢喷,而且屁股也很歪。”陈灏说着,嘴角露出嘲讽,“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帮袁老师说过话、正过名。方舟子虽然令人恶心,可那些公知、大V却连方舟子都不如!”
接着,陈灏给邓慧开始解释。
“美国人只提出理论但最后失败了,日本人倒是提出方法,结果是日本人也没找到雄性不育株。1966年袁老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是中国科学界第一篇杂交水稻论文,提出了理论并且告诉大家杂交水稻可以搞,这才有了后面的全国杂交水稻攻坚组。”
“至于李必湖是根据袁老师的理论指导才在琼岛找到野败的。”
“颜龙安院士是1970年才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而他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还是从袁老师那里学来的,“野败”育种材料也是袁爷爷提供的。”
“谢华安院士是1972年开始加入杂交水稻研究,并且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也是从袁老师那里拿的野败种子,只是运气比袁爷爷好,一次就成功了。”
“理论,袁老师完善了。”
“方法,袁老师总结了。”
“困难,袁老师解决了。”
“成果,袁老师也拿出了。”
“这不能算是杂交水稻之父谁还能算是?”
“我们称一个人是某个领域之父,是表彰他对该领域的开拓之功,评价的是他的历史贡献,跟后来的成果是不是他做的根本就没有关系。例如普朗克被称为量子之父,是因为他首先提出量子概念,开创了量子物理研究领域,怎么能够以现在的量子物理研究成果不是他做出来的就否定他的贡献呢?”
最后,陈灏摇头叹道:“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是奠基人和开创者,就像一栋房子最重要的是地基,地基不打稳,整栋房子随时都可能坍塌。”
“我们现在吃的米饭很少是杂交水稻,而是常规稻种出来的,因为常规稻口感比杂交水稻要好得多,但产量比杂交水稻低得多。那杂交水稻都去哪了?”
“我国的战略储备粮食大部分都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可以说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里的定海神针。”
“有了杂交水稻才能人吃米,没有杂交水稻就会是米吃人!”
“像这次芯片事件,没有芯片,大不了我们自力更生多奋斗几年,但要是没有粮食呢?”
邓慧嘴唇蠕动,没有说话。
实在是不敢想!
要是没有粮食,那带来的影响太恶劣了!
“杂交水稻的战略价值说是镇国神器也不过分,袁老师没有被神化,反而是被低估了。”
陈灏想到那些网上的黑子就生气得很,想要喷他们,但又没怎么骂过人,难听得脏话也难以启齿,最后被自己气得涨红了脸。
他咬牙道:“那些黑子实在是太可恶了,就不该让他们吃太饱!”
邓慧刚想附和陈灏一声,倒是被人抢先了。
“陈校长说得太好了,袁老师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之前我只知道袁老师是杂交水稻之父,但我还是今天听了陈校长的一番话才知道原因是这样子,袁老师太伟大了!”
陈灏一转头,声音是从驾驶舱里传过来的。
顿时苦笑不得,赶紧回道:“您两位听没事,但开飞机的时候可不要开走神啊,安全第一!”
前面一人笑道:“哈哈哈,陈校长您放心,以前我开战斗机的,要不是条件不允许,我都想秀一下技术给您看看。”
陈灏:“……”
这想法也太危险了吧!
我还在飞机上呢!
“这大可不必了,平稳就好了,千万别秀啊!”
好在最后飞机也平稳地降落在光华大学的操场上。
倒是这时候,因为两支药剂的出现,京城那里不平静了。
(点名表扬一下审核,上章竟然没被神兽光临,感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