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章 赵永的初心(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事情要从1978说起,1978年年10月22日是中国高铁故事的起点。”

“总设计师赴日参加《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约仪式,访问期间试乘了日本新干线列车。那个时代,新干线运营时速达到220公里,而彼时中国铁路平均时速仅有43公里!”

43公里和220公里的重大差距,说是天壤之辈完全不过分。

“也正是对新干线的仰望,掀开了中国的高铁篇章。”

“但受限于经济水平和工程技术能力,直到1999年,铁道部才动工了中国第一条试验性高铁线路—秦沈客专线路。”

“铁路有了,那么该跑什么列车呢?”

“这时候,国产列车的集大成者便是【中华之星】号动车组应运而生,只是很可惜,中华之星故障频繁,到最后铁道部只允许中华之星以160公里时速在秦沈客专上运营。”

“中华之星虽然故障率不低,中国铁路工程师们对自主研发之路信心十足,假以时日一定能追平日本新干线的运营时速。”

“但那是的新任铁道部长不甘心用数十年的时间仅仅追平国外早已成熟的技术,接下来铁道部的一系列操作已成了教科书式的商业谈判案例。”

“2004年1月1日,国x院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将建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也就是今天高铁主干网络。”

“这份规划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计划,全世界所有的铁路技术公司无不动心。各家高铁公司不再把先进产品藏着掖着,而是纷纷拿出拳头产品当作中国市场的敲门砖。”

“铁道部的第二步妙棋,是2004年6月17日发布的《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投标邀请书》。

这份标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指定了投标企业必须是中外合资企业,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日本高铁联合体这四大外国巨头不能直接投标。

铁道部的真实用意,就是逼中国企业向外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同时用巨大的蛋糕诱惑外企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

提到这里,赵教授对那位外号刘跨越的部长敬佩不已。

正是因为刘跨越大胆地魄力,才让中国高铁成为如今的世界第一。

“铁道部仅指定了两家中企引进技术,分别是四方机车(南车集团)和的长春客车(北车集团),这两家企业叫做‘战略买家’。”

“南车四方对新干线情有独钟,因此与日本高铁联合体展开了谈判;铁道部一开始最看好的便是西门子高铁,因此北车长春授意与西门子展开谈判;至于庞巴迪早就在1990年,便与南车四方成立了合资公司,因此庞巴迪不愁投标资格。”

“四大外国巨头中,只剩下法国阿尔斯通最发愁。

好在这时,德国西门子送了阿尔斯通天赐良机。

西门子的Velaro平台技术最先进,但德国人自持技术优越,在价格上始终与中方谈不拢。

甚至狮子大开口,原型车3.5亿人民币一列,技术转让费3.9亿欧元,截止开标前一个月,西门子还是不肯松口,长春客车也绝不退让,索性送走德国人,请来了阿尔斯通。

而最后的招标结果中,除了西门子,其他三大外国巨头纷纷有所斩获,都获得铁道部的订单。此事令西门子高层震怒,谈判团队被集体炒鱿鱼。”

“2005年,第一次招标一年后,铁道部又启动了第二轮招标,这次招的是时速300公里以上列车,也就是今天的高铁。

西门子吃了一回打,第二次就学乖了。第二轮招标中,与唐山客车(北车)达成了单车2.5亿人民币、技术转让费8000万欧元的协议,并且技术转让的内容非常完整,相当于德国人手把手教中国人如何设计高铁。

所以说,中国高铁真正学习的是德国西门子,而非日本新干线!”

后面讲述的就是中国铁路人如何吃下这些技术,并化为自有的故事了。

比如唐山客车在三年之内就实现了西门子Velaro动车国产化;

南车四方也如约拿出了时速300公里的自研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运营,中国企业已经熟练掌握了国际四大高铁巨头的先进技术了。

中国高铁从此迈出新的阶梯,开启飞速发展的时代。

可惜好景不长,2011年甬温线温州段发生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让共和国高铁事业一下子进入黑暗时期。

直到2013年,铁道部被撤销,中铁总出现,中国高铁起死回生。

尤其是复兴号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高铁事业拥有了完全自主研发最先进平台的能力,中国高铁不仅是世界高铁产业的领头羊,还是中国制造的最好名片。

说到最后,赵永教授摇头叹道:“中国高铁其实就是走中国汽车的路子,先修一波路形成庞大的市场蛋糕,然后用市场换技术、合营分食市场,再消化、吸收、自产、吞掉内部市场,最后自主研发、创新、出口抢外部市场。”

“只可惜啊,高铁走通了,汽车到现在还没走通!”

听赵永教授讲完这些,杨鹏恍然大悟,原来中国高铁发展历程这么艰辛。

和谐号动车组暂且不论,但复兴号动车组是完全自主设计,以及大部分自主研发的,说是国产毫无问题。

机舱里不少乘客听完这段话,也感觉又gei到一个新知识。

倒是瞿平又卷土重来了。

“呵呵,那还不是跟外国人学的,怎么能说国产呢?”

赵永教授冷笑一声,“中国发明火药,那98k是不是也是中国枪了?”

瞿平涨红着脸,张了张嘴巴,最后又闭合上了。

没有人争吵,赵永教授又闭目养神了。

倒是刚才说起的共和国这段过往,让他回想起一些事情。

心底一片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到。

中国铁路发展的太不容易了,尤其是早期每一段铁路背后都是几十上百名铁路工人的牺牲。

莫名的,他想起了自己求学的初衷……

他也算是“铁道世家”了,爷爷在抗日时期加入铁道游击队,父亲又是火车司机,或许是有这样的渊源,自己在高考恢复后,考入西南交通大学,并开始学习交通运输(铁道)。

选择交通运输专业的原因,是因为他想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火车!

随后读研,再到成为中国高温超导领域的第一个博士。

博士毕业后,赵永开启了他的海外求学之旅。

辗转意大利、澳洲和日本求学13年,最后学成归国,回到母校西南交通大学任教,身上冠有一堆的名衔和成就。

做课题、申基金、发论文……

头上的人才帽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

他开始沉迷在一场名为学术的“游戏”中。

所以……他是什么时候弄丢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赵永双眼茫然了。

ps:这章资料有些多,实在抱歉……其实为了弄懂动车组和高铁技术,我查资料都花了四五个小时了,以后科普部分我尽量控制,抱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