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内帑收入(1 / 2)
为了确保商人不敢走私出关,皇帝下了严令,北方关口只开两个,一个是宣府的上方堡,另一个就是大同的杀胡口。
任何从其他关口出关的商人都被视为走私行为,商人抓住之后直接杀头抄家,私放商人出关的边军同样杀无赦。
朱瞻基知道法令再严也在于执行,执行法令的是人,除了严刑峻法之外,更应该做的是让边军吃饱穿暖,指望一支连饭都吃不饱的军队忠诚,凭什么?
只有军队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才会在意触犯法令的成本,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都有风险与收益的比较,风险大于收益,人们铤而走险的思想就会减少,相反的收益大于风险,人人都会铤而走险。
大明从建文时代开始腐败就已经越来越严重,到了永乐时代朱老四得位不正,自然不敢跟他老爹那般痛下杀手反腐,到了永乐后期,腐败已经明码标价化,冰敬碳敬什么级别的官员送多少都有成例,这种收入已经成为京官俸禄之外的一项重要收入。
地方官孝敬京官的冰敬碳敬自然是不会从自己的腰包里掏,这些钱有经过加码分摊到了百姓身上,大明的百姓从来不怕正赋,正赋有数,就算胥吏淋斛踢斗,克扣斤两,依然不会多出多少。
可是这些杂项摊派就成了百姓脖子上的一道绞索,官府摊派下来,胥吏到乡下联合士绅执行,他们对付百姓的手段简单粗暴,一句这是皇帝要收的税,百姓就没有办法,再大能大得过皇帝吗?
然而得利的是地方官员与士绅,名声受损的却是皇帝,老百姓不知内情,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皇帝在盘剥他们,不给他们活路。
这种怨气积压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只要有一个爆发口,就是一次山崩地裂的爆发,大明最后就在这种爆发下轰然倒下。
如今的大明却与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一样,皇帝紧握军权与商业,只把土地与盐税留给了朝廷,也就是文官。
地方官们现在收税已经不敢再打皇帝的旗号,只能以朝廷的名义,而皇帝掌控的邸报每天都在向百姓宣传,皇帝已经不再花黔首百姓一文钱,现在向他们征税的是官员,他们代表的是整个官员集团,与皇帝没有任何关系。
从内阁到地方,大家都非常的不满皇帝的这种说法,什么叫跟皇帝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收税不也是为了稳定朝廷,牧守天下吗?
可是皇帝说的也没有错,皇帝现在确实不在花土地上的一文钱赋税,皇帝现在的內帑收入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