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中等意思(1 / 2)
把李纲哄高兴了,后面的事情自然也就好办了。
西夏这么多年已经了解大宋的进攻模式。
如果大宋想进攻,一定会断绝对青盐的采购,然后疯狂修筑堡垒。
现在没有断绝青盐贸易,也没有疯狂修筑堡垒,说明边关非常和平,他们自然可以好好做生意。
察哥虽然明确感觉到这是大宋在挖坑,但顶不住群情激奋,万般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偷偷加强城防,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但这样一来他手下的众人更加不满。
谁说大宋要打仗?
大宋是带着诚意来的,带着钱来的。
你从一开始就拒人于千里之外,怪不得大宋不愿跟你合作。
大宋不跟你合作不要紧,还连累了我们。
虽然李良辅斡旋之后总算暂时了解,可大部分的好处也落到了李良辅的手中,倒是跟着晋王来的这些人还要花高价再从李良辅的手中买二手茶,还得苦苦巴结李良辅,大家自然是颇为不满。
李纲这个文官手上的权柄不亚于当年的童贯,李良辅凭借姓李的优势跟他套近乎,
这特么算什么,你们宗室不是已经改姓赵了?
这些日子,察哥身边的众人实在受不了,也开始纷纷跟李纲取得联系。
李良辅姓李,我也可以姓李,不就是卖国吗?我们也可以的。
每到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李纲总是臭着一张脸轻蔑地一笑:
“李良辅手握一军,说一不二,你们行吗?”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察哥这货得罪西军太深,虽然已经负荆请罪,但想做一手生意不可能,也只能跟在后面喝口汤。
谁让你们跟了他,自认倒霉吧。
只要是察哥手下的人,以后想来大宋观光学习李纲还能欢迎,想跟大宋做生意……
免了。
这样沉重压抑的气氛在正式交割的当日到达了顶峰。
李良辅率先从自己军中选出了五百匹军马,李纲的判断标准非常严格,仔细观察了这些马的情况,还从中汰换出不少。
李良辅抓紧下跪磕头,表示可以将那些不合格的马选出来,之后换来好马,咱们先做盐的生意。
李纲见李良辅如此姿态,也只好勉强同意,表示必须抓紧见到其他的马,不然以后就是一锤子买卖。
李良辅千恩万谢起来,得意洋洋地回到了军中。
他之前还觉得向李纲乞求是一种丢人的事情。
但时间长了,他也适应了。
大人都喊了,李纲很明显也对李良辅表现出了善意。
在钱的面前,大家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对李良辅那是使劲巴结,求李良辅给他们指条路,多分给他们一点茶。
李纲也没有让这个一直巴结自己的西夏人失望。
他清点好了盐、马,又挑刺稍微罚了点钱,立刻宣布了本月的采购数量——
一百万斤!
虽然知道李良辅把李纲舔的非常好,可这一下采购一百万斤也实在是有点离谱了。
一百万斤啊!
这是多大的份额!
当年的庆历合议之后打开的两处榷场明面上还是不买盐,西夏的食盐出口依然备受阻碍,所以西夏才展开了后续的进攻,之后西夏的青盐出口也一直多有不便,像李纲这么豪横地一次买一百万斤盐这可真是大手笔了。
而且李纲也明确表示,只要西夏恭顺,今年还会加大采购。
如果西夏的表现极好,一年之内,大宋的采购量有可能会达到五万斛(一斛三百斤左右)!
这让西夏众人几乎窒息。
除了这个,李纲也很大度地把一万斤茶尽数卖给了李良辅,表彰对李良辅促成这次交易的贡献。
他表示大宋的上限是一年五万斤,这也符合庆历合议时候的岁赐幅度。
当然了,这也要看夏人对大宋是不是恭敬。
大宋为了买盐已经付出了不少,起码你们要把马给弄来。
啥都没有还想跟大宋做生意……
李纲要是怒了,让你们全都饿死!
一万斤的茶,李良辅已经赚了最少十万贯。
这对大宋来说也就是蔡京童贯的一个中等意思,可对李良辅来说可是一笔弥天的巨款。
什么都可以谈的那种。
见李纲这么豪横,他自然也抓紧行动起来,先给李纲找骏马,补充剩下的缺口。
大宋这么豪横,说什么都不能让大宋吃亏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