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初见万历(2 / 2)
刑部尚书黄克缵阔步走出文官阵列。
他径直来到后金俘虏前,徐徐展开一道奏疏。
也不管这些化外之地的蛮子能否听懂,刑部尚书大声宣读。
大意是说后金兵触犯天地,祸害辽东,屠戮生灵。
即便皇上仁德,亦不能宽恕。
宣读完毕,黄克缵向城楼上的万历皇帝行礼,正气凛然:
“建奴跳梁,负我皇恩,沦我城池,屠我军民,属十恶不赦,臣及刑部大小臣工皆以当斩不饶,叩请圣裁决断!”
御座之上的万历大手一挥。
“拿去!”
大明皇帝的天语纶音被近旁两个武官传达下去。
接着,大喊拿去的是最靠近城楼的四名大汉将军。
然后再传递给八人,十六人。
直到最后,已经是三百二十名大汉将军震耳欲聋的齐呼:
“拿去!!!”
刘招孙身后走出一队战兵,将俘虏排列整齐,手持重刀就地行刑。
刘招孙将斩下的建奴人头放在两千多颗首级堆上。
两千七百颗面目各异的人头堆成个小小山丘。
礼部和刑部的官员会在献俘结束后,将它们筑成京观,供京师百姓观看。
黄克缵再次向御座之上的万历皇帝跪拜,徐徐退下。
这时,老态龙钟的方从哲开始奏报开原血战的战果。
方首辅从浑江血战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刘招孙坚守开原,斩杀镶蓝旗旗主阿敏。
奏疏文采斐然,气势不凡。
两场大战被描绘的气吞山河,刘招孙中箭的数量,也从五十六支,变成为七十二支。
等方从哲奏完,兵部、礼部两位尚书便立即为刘参将等人请功。
兵部尚书奏请升刘招孙为开原总兵。
万历皇帝大手一挥。
“准奏!”
刘招孙的职务,直接由参将升为开原副总兵,署都指挥同知,还被授宣武将军。
这样以来,他不仅拥有开原统兵之权,也握有行政权力,以后可名正言顺治理辖区两个卫所。
朝廷认为,刘参将今年还不满二十岁,实在过于年轻。
之所以没有直接升为总兵,升任都指挥使,是怕与祖宗法制不符,贻人口实。
须知,此时大明九边各地的总兵官,年龄都在四十以上。
即便如当年李如松者,有李成梁权势加持,被破格提拔为山西总兵官,也是三十三岁。
其实,以刘招孙在开原的权势人望,无论担任总兵还是副总兵,指挥同知或是指挥使,并无什么本质区别。
兵部和皇上都看得通透,万历虽然吝啬,却一点不傻。
萨尔浒大败,辽左危急,正需刘招孙这样独揽大权,文武兼备的帅才顶在前面。
当然,最好还不要和他提银子。
康应乾、乔一琦两人都被升为辽东巡按御史。
所谓巡按即代天子出巡。
“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俗称“八府巡按”,权势极大。
当然,以目前辽东之形势,康、乔两人也只能在开原周边巡一巡,其他地方他们管不了也不敢管。
开原其余各将官皆有封赏,不作赘述。
刘招孙等人跪拜五次,磕头三次,扣谢皇恩。
宣捷献俘仪式很快结束,邓长雄、王二虎两位千总率部下退出皇城,仍旧回瓮城驻扎。
大太监卢受笑吟吟的带着刘招孙,进入紫禁城。
刘招孙心中大喜,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万历皇帝。
乾清宫西暖阁,刘招孙跪在地上。
按照卢受给他的叮嘱,皇上未问话时,不可抬头。
兽炉里噼里啪啦燃烧着火炭,万历皇帝坐在御座上,伸手在兽炉旁向火。
卢受远远站在两人身后,脸色平静的望着刘招孙,旁边还站着熊廷弼与方从哲。
昨日听闻万历偶染风寒,看来是真的了。
耳边传来个沙哑微弱的声音:
“刘总兵起来吧!”
“朕无事。”
万历像是看穿刘招孙心思。
“只是前几日风寒之疾犯了。”
刘招孙向万历叩拜:“皇上万金之躯,当保重龙体,如此才为社稷之福,大明之福!”
万历瞟刘招孙一眼,见他样貌俊秀,笑着点头:
“刘卿前番浑江血战,这次又守住开原,击杀建奴无数,奴酋胆寒!为朕立下如此大功,据兵部回话,全是真夷首级,朕心甚慰。”
刘招孙心下感动,看来万历皇帝对战事一直颇为关注。
“全赖皇上洪福眷佑,经略大人运筹帷幄,及时救援,三军将士浴血杀敌,此战浙兵、白杆兵伤亡殆尽,每每思之当日惨状,悲痛难忍。微臣不敢居功。”
万历挥了挥手:
“刘卿也不必谦虚了,听方首辅说,刘卿不仅文韬武略,亦有魏晋风度,有古君子之风。今日看来,果然如此。”
自从上次熊廷弼在开原说什么魏晋风度,这个词便和自己如影随形,再也脱不掉了。
万历喘了口气,挥手指了指站在旁边的熊廷弼。
“刘卿,朝中都说你英雄少年,便要有少年人的心魄,莫学外面那些文官阁臣,做些官样文章!”
“熊经略的功是有的,你的功也不少。两败建奴,令奴贼丧胆,不必过于自谦!你便是朕之卫青霍去病!”
刘招孙喜出望外。
万历皇上冲龄践祚,御极以来,平定哱拜,援朝抗倭,勘定播州。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赫赫战功,当彪炳史册。
皇帝竟然把刘招孙比作霍去病卫青,可见他对刘招孙期望之高。
想到这里,刘招孙不觉满脸春风,顾盼熊廷弼等人,忽然又想起此行来京师的目的,忐忑不安道:
“皇上,小城侥幸获此战功,献俘宣捷,得见天颜,其实还有一事想要求助圣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