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 花鸟市场(2 / 2)

加入书签

这里的市场,早先是卖杭州、绍兴的蟋蟀,还有上海七宝、浦东、梅陇等地的“土虫”。

上海人玩山东、河南的蟋蟀,都还是后来的事。

前两年为整顿市容、取缔马路集市,相关部门专门辟出了这块地作为花鸟市场。说是“花鸟市场”,其实主要还是卖蟋蟀,每年秋天最热闹。玩蟋蟀的季节一过,这里生意就清淡了。

放眼望去,广场原本的空地上用白色油漆画的一米见方的方格子,一个个紧挨着,看上去超过有一二百个的样子。要在中间穿行,只能捡摊位间的缝隙“趟”过去。

一个格子就是一个摊位。

每个摊位的空地上,都摞着一堆堆白色的装着蟋蟀的陶瓷圆罐子。

摊主在当中折叠小板凳上一坐,蟋蟀罐在面前一摊,围着的堆坐成一个圈。买蟋蟀的人便聚拢过来。

这些前来淘宝贝的蟋蟀爱好者,以中老年爷叔居多。

爷叔们或蹲或坐在摊主对面的小板凳上,漫不经心地打开一只只用橡皮筋捆扎的简易蟋蟀罐,精挑细选查看每一只蟋蟀。

他们每人手里都捧着个罐子,用一根芡草在里面仔细地撩拨。有些老花眼的还抬一抬眼镜,脖子稍稍往后倾,好把罐子里的东西看得更清楚一些。看完一个,放在一旁,芡草咬在嘴里想一想,又小心翼翼地打开下一个罐子……

虽然顶上有大棚遮住太阳,但市场里还是闷热难当。卖蟋蟀的一个个扇着扇子。

买蟋蟀的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滴在水泥地上,神情倒是很专注,不时与摊主交流,点评蟋蟀的头色、脑线、牙唇、体型等品相,摊主不失时机地推荐。

等挑中了,爷叔脸上露出欣赏的笑意,花上几毛,几块或几十块买上蟋蟀,满意而去。

除了热闹的地摊,空地周围还有一些固定的店铺,卖蟋蟀和各种蟋蟀用具。

跟地摊相比,这些卖蟋蟀的店铺档次要高一些,蟋蟀按品质论价,便宜的几毛钱的也有,贵的要达上千元,上万的都有,主要做熟客生意。

小花对蟋蟀兴趣不大,倒是对这些店铺里的蟋蟀盆兴致很高。

蟋蟀盆,北方称为“蛐蛐罐儿”。其制作分为南北两派,北盆制作较为粗糙,形状单一,盆壁厚,花纹少;南盆则形状繁复,花纹精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玩家养蟋蟀,除了讲究蟋蟀本身的品种,蟋蟀盆也是非常考究的。

“四眼”相对接触较多,对蟋蟀盆的知识多少懂得一些。

他介绍说,最早的蟋蟀盆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官窑烧制,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极少传至民间。官窑烧制的蟋蟀盆精致无比,种类纷繁。远看形好,近看泥好,细看图好,翻开款好,内窥底好,敲之声好。至今故宫博物院里都还收藏了一些当时的珍品。

往前走,小花看到一只蟋蟀盆,做工极为精致,左看右看,拿在手里就舍不得再放下来。

“四眼”笑了笑,却说道:“你这是新盆。听一些老玩家讲,要想把蟋蟀养好,用新盆不来事的。新盆有“火气”,还是要用有些年份的“老盆”最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