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章 喇叭裤(1 / 2)

加入书签

小花胆小,扶着旁边的围栏杆,慢慢向前移动。

溜冰场人满为患。会溜的人在场内追逐、嬉戏,很是潇洒。也有不少莽撞的新手,不停地摔跟头,但还是继续溜。

好在溜冰场配备有二名救生教练随堂恭候。

每人一身醒目的套头尼龙运动服,脚蹬纹皮高级四轮靴,不停地在中、内圈游走。只见他们双臂抱胸,顾盼四周,一脸从容淡定、潇洒自如的神情。

一旦发现状况,常常突然间一个发力斜刺里杀出,才摔倒躺下的初学者此时早已“捞”在他们手中。有时则一路疾驰,半扶半送,电闪雷鸣间已身处外圈栏杆边沿了,可被救者还大张着口,喘息未定呢。

倒退、刹车、转身这一套溜冰动作。

这时候,场内所有目光全部定格在两位教练身上,羡慕的、赞赏的、感谢的……

搞笑的是,这天还发生了一位溜冰“菜鸟”的趣事。

一个身着天蓝色的运动裤的高个男子,看上去一米八十几的个子,人高马大。只见他坐在边上系好溜冰鞋,精神抖擞地上场。

不料没滑几步,只听“哗”地一声,结结实实地摔了个四脚朝天。

更好笑的是男子的那条运动裤,从这个裤腿到那个裤腿的裤缝整个全撕裂开来,成了个大开裆,羞得他连滚带爬地往回跑。

大家哄堂大笑,旁边的几个女青年更是笑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

一场溜冰的时间很快到点。

和林树他们打过招呼,三人一起回家。

刚出工人俱乐部,小毛就发现“四眼”有些不对,但是上下打量一番,却没有发现什么。

小花笑了笑,说道:“你不要看了,表哥今天穿了一双新尖头皮鞋。只不过溜冰场灰尘多,你没有看出来而已。”

小毛这次仔细看,发现还真是这样。只是因为溜冰场是露天的,尘土飞扬,溜时间久了,溜冰者都像是从水泥厂出来一样,一身水泥灰,鞋子当然也一样满目灰尘,失去了原来的本色。

小毛开玩笑道:“你这才离开学校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赶时髦了啊?”

“四眼”一开始还有些不太自在,毕竟这种尖头皮鞋的打扮对自己来说还是第一次,所以低着头没有作声。

小毛却不依不饶,讥笑道:“要是再配上一条喇叭裤,我看就更时髦了。”

随着改革的开始,上海人的服饰,经过一番低靡盘整之后,迎来了开放之初的“第一缕曙光”,那就是“喇叭裤”的闪亮登场。

“喇叭裤”最早可能来自港台,那时,我们看到香港电影中一些男士身穿米色西装或是白色“喇叭裤”,再是“飞机头”,戴一副茶色的“蛤蟆眼镜”,哇,简直让人羡慕得一塌糊涂!

后来一经传入内地,天天穿中山装列宁服、穿衣打扮都太不分男女的中国人,第一次被花哨的穿着惊着了,很快就大受青睐。

在经历了多年“小脚裤”的紧缩后,“喇叭裤”的出现,无疑成了年轻人压抑心理的一次大释放。

于是,上海人纷纷效仿起港台腔了。“喇叭裤”就和几年前的“小脚裤”一样,成了时髦青年的服饰标志。

喇叭裤流行的缘由是有其特殊性和偶然性的,特殊性是指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审美观受到冲击,那些与以前不一样的服饰不容易被人接受,脱离了人们普遍认可的服饰就认为是奇装异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