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章 小巷里一长溜的马桶(2 / 2)

加入书签

老早子在上海郊区,或者是市区的老户头人家,待字闺中的女儿一旦出嫁,嫁妆中必有此物,还美其名曰“子孙捅”,里边放着红枣、花生、桂园、百果、红蛋等物,意即早生贵子。闹新房那天,客人中的小孩还会拿手去新马桶里摸,也就是这一天,涂着簇新红漆的马桶在新婚之夜是最受人欢迎,最出风头的,有一个民谣说得很形象,叫做“红漆马桶三日香,过仔三日臭澎澎”。

有马桶,就有修理马桶的,这是马桶产业链。

马桶坏了可不是什么好事,需要及时修理,否则漏得一塌糊涂,满屋臭气。上海就有专门修马桶的师傅走街串巷,上门修理马桶,每周都有几个,多为男性苏北、安徽人。

每当这个时候,弄堂里会出现吆喝:“修马桶嘞,修马桶嘞,马桶坏了需要修伐。”有的时候,前弄后弄分别同时有师傅在吆喝,这个声音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前后呼应,非常好听。

假如有做夜班而白天睡觉的,其家里人会出来劝道:小声点、小声点。这吆喝声往往会嘎然而至,弄堂立马恢复宁静。有不听劝导继续吆喝的,那结果是一顿吵架。

这种混合的气味确实难闻。

路过这些马桶的时候,父亲下意识地去摸自己的鼻头,不着痕迹地点点头,说道:“嗯。不过你放心,我心里有数的。”

“人手我倒是觉得不宜太多。既然是偷偷摸摸干活,人多嘴杂,总归不太好管理的。”姆妈也用手去掩自己鼻子,想了想,又说道。

父亲沉默良久,只低头走路。

快到“玉兰楼”饭店的时候,他才说了一句:“嗯,那就再看看吧。郭老师,还有杨老师也是你的这个想法。”再叹一口气,他接了一句,“哎,只是实验室那边工作实在太多,三介头恐怕忙不过来的呀。”

讲到这些,姆妈就不说话了。事实上,再往深入里讲,那些关于技术方面的事情她是根本不太懂得的。不过,在其它的生活方面,特别是在人情往来,社会世故等等方面,母亲似乎有上海女人天生般的小心谨慎和圆滑。

而这些,恰恰是作为理工男的父亲所欠缺的。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母亲都不忘去及时的提醒和照顾父亲那些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当然了,父亲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往往在这时候也都很乐于接受母亲的意见,并且在大多数的时候,在工作中实践能实打实地充分贯彻。

“玉兰楼”饭店门面看上去古色古香、有些老旧。店内看似面积不小,但陈设却是再普通不过了。

但看似再普通不过的门面里,却因为有“阳春面”和“肉皮汤”二道名菜而别有洞天。

今朝礼拜天,店里人来客往,生意非常不错。只有等待顾客吃完离井,才有多余的座位。

先点的阳春面。面条端上来后,小毛看向阿爹。见阿爹明显无动于衷,只是吃面。他又看向姆妈,没有动筷,也不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