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8章 家史(2)(2 / 2)

加入书签

另外,想要在一处码头长期工作的工人,还需要给包工头送“礼”。

“这个我也是知道的。”外公接话。

他想了想,说道,以前老早子,每逢年节或包工头家里婚丧嫁娶,都会逼着工人送“礼”。有一个包工头四十大寿做了三次,前一年“预祝”,第二年“正寿”,第三年“阳历岁数”,生了女儿竟然还要工人送“嫁妆”。这一些实际上都是巧立名目来榨取工人。

“是的呀,你们爷爷那一辈的人都太不容易了呀。”伯母眼泛泪光,忍不住用手掌擦眼睛。

小辈们都不响。

王国良稍微停顿,喝一口茶水,看看小毛他们,继续往下说。

码头工人连续工作的时间很长,他们不像工厂那样集中劳动,到点上下班。码头资本家今天用这批人,明天可以用那批人,所以无所顾忌地要求码头工人连续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甚至四十八小时抢时间装卸,每五个小时才给半小时吃饭、休息时间。为了养家糊口,码头工人也不得不接受,因为可以多做几工,多领到一些工钱。

还有一个情况你们可能不太知道,当时上海码头其实并不是没有大型港口机械,但码头资本家不愿使用机器,只愿意用人工,因为码头工人的工资比机器维护费用便宜许多。

所以当时的码头工人工作时要自带“三件宝”:棒杠、绳索、搭肩布,置办费用须工人自理。

码头工人或抬、或扛、或背,将沉重的麻袋、木箱、铁板、煤炭等各种货物从船上卸下,生鲜鱼果等小件货物由野鸡工或老虎车工运送到各商铺贩售,棉、粮、大豆、钢铁等大宗商品还需要搬到二三层楼高的仓库堆栈码放。

在这种原始的工作方式中,码头工人的工伤事故时有发生。而工人受伤失去劳动能力后,包工头不会给予任何赔偿,而是派打手将伤者和前来讨说法的家属一并赶出码头。

老码头工人们回忆过往,总是悲愤地说:“上压肩膀,下磨脚板。根根毛孔流血汗,码头处处鬼门关!”

“咳---,咳---,”大伯打断了王国良的说话。

“说到这些,我也来和你们讲一段吧。”上大伯吐出嘴里的烟雾。

都一起看向大伯。

“有一首码头号子是怎么唱的?”大伯闭着眼睛想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想起来了,叫做“过山跳,颤悠悠,前脚斜,后脚扭,一脚踏空命便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