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6章 借宿敬老院(2 / 2)

加入书签

小狗显得很温顺的跑过来罗佳铭身边,绕着他的腿转了好几圈,还好几次努力的想站立起来,直往他身上扑。

罗佳铭显然对这里轻车熟路,摸摸小狗的头,一直朝里走。

他转过头说道:“这里我们常来。每次要是有人没有赶上班车,就都睡在这里敬老院。看门的老师傅姓周,周柏清。”

王建浦跟在后面,心里想:常来?竟然把敬老院当作借宿的地方,当初也不知道是谁先想出来这样的主意,不过还是蛮有想法的。

两人和周师傅打招呼。老周师傅笑着问道:“小罗,你们俩又是没有赶上班车吧?”

后原来熟悉了,王建浦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周师傅原本就是三年前在这家敬老院退休的职工。只是他始终放不下敬老院的一众老人,于是又申请回来敬老院做起来门卫的工作。

平时敬老院里换个灯泡,接个水龙头,给老人理发剃头,打扫卫生之类的小事,只要有他在,大家都可以不用操心,就连厕所清扫工作也成了他的“专项”范围。

老周师傅给自己定下规矩,一周起码有三天要去给老人们洗澡、理发、煮饭。即使如今他自己也已经年逾六十满头白发,但他多次表示,只要还挑得动柴火,还能锄得了地,只要大家还需要他,不到走不动路的那一天,他都会来照顾这里的老人们的。

因老周师傅对敬老院老人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他多次被评为“川沙县敬老之星”。

说起来把这里敬老院当做先遣队成员的“后备招待所”,还有一小段故事。

一般来说,乡下的敬老院都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收养对象主要是辖区内年满六十周岁、具有本街镇户籍的五保老人,或者是未满上述年龄,但有孤寡老人等特殊情况的老人。

有一回,高桥镇上的领导和开发公司商讨保税区开发建设对接事宜的时候,开发公司领导有意无意的说起了先遣组的成员要是错过下班的班车,不太好解决晚上住宿和吃饭的问题。

虽然说这种事情也不可能经常发生,只是偶尔的极个别的情况,但是相对于先遣队的成员来说,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体。

当时镇上刚好有其中一个领导主管养老院的工作,对核心开发区以及周边的情况比较熟悉。他知道这里和镇上距离较远,镇上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住宿地方的实际情况,后来他就提出来可以去敬老院临时搭伙,这样就算是暂时解决了先遣队的后顾之忧。

老人笑笑,说道:“我们院长早就有过吩咐,只要你们工地上有人过来借宿,一定要热情接待。”

他说道:“想想你们这样辛辛苦苦,都是为了阿拉高桥的发展。我们感谢你们还来不及的呢?再说,好不容易现在终于有了一些盼头,你们可不能让我们失望的啊。”

罗工爽朗地笑道:“老人家,不会的。这一次,以后肯定会让我们大家生活更好,钞票越赚越多的。”

“赚多少钞票我们倒是没有多大的奢望,只要是能够平平安安,把我们农村真正发展上去了,就看到希望了的。”

等进入老周师傅的房间,里面还有一个小朋友,看上去大概十岁左右,一声不吭地看着他们三人。

罗佳铭看见这个小孩,高兴地和他打招呼:“粉丝厂长,侬饭吃过了吧?”

王建浦再一次愣住了:什么,厂长?眼前这明显还是一个小孩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