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9章 第340 一个字,“狠”(1 / 2)

加入书签

不一会儿俩人到达桥面。

一个月没来工地,从电梯出来后,王建东忍不住站在大桥栏杆边登高远望。

天气晴好。脚下的大桥巍然屹立浦江两岸,桥下不时行驶过一艘艘万吨巨轮。

从这里看过去黄浦江的上游,浦东陆家嘴的大湾,还有嘴尖上塔身已建到一半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历历在目。眼前的浦杨大桥和更前面若隐若现的浦南大桥,形成双龙戏珠之势。

按照设计规划,浦杨大桥离虹桥机场仅20分钟、到外高桥15分钟的汽车路程,是开辟浦东、浦西结合新格局的“焊接点”,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振兴上海谱写出了新的乐章。

桥面工地热火朝天,一片繁忙的作业景象。

浦杨大桥线路面积10万平方米,桥面总宽35米,主路段为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两侧各设宽2米宽人行道。

王建东跟着老胡,开始实地检查一个个的施工工地。

“质量是大桥的生命”的大横幅挂满了整个工地。

“科学施工,不容许冒险行为出现,对质量的苛求,是我们大桥建设者始终不变的追求。”老胡对身旁的王建东说道:“也只有这样,路桥前辈们对质量、创新、科技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在一个个的工程中得到较好的传承。”

王建东心有所悟。

他知道师傅所说的话,其实是有所指的。

师傅所指的,就是大桥工程的的总指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位接连指挥两座跨江大桥建设的总指挥“语调平和”,是一个可信的忠厚长者。但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抓工程质量却是出了名的“狠”。

在确定了桥型与设计方案后,大桥施工团队能否准确执行设计意图,将梦想变为现实,社会上关注的目光都聚焦在总指挥身上。

在当时国际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短短的时间内,两座大桥的建设,要接连突破自主研发,自主实验,自主修建等一系列艰深的难题,其严峻程度可想而知。

“总指挥在工作中相当有魄力。”师傅介绍说,经常性的场面,大家为了工程方案而争得面红耳赤,但一旦方案确定,他就说一不二地执行,这也确保了两座大桥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建设。

他说,工程建设,最难把握的就是施工质量与建设进度的关系。工程进度快慢,立竿见影,大家都看得到,而工程质量的优劣,往往肉眼不能辨明,需要留待历史的检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