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再会襄阳(1 / 2)
[[且话全绩处理完福州杂事,于第三日领三万禁军发兵西凉,随行战将为余玠、刘整、杨妙真等众,此外贾似道也一意央求,想见些世面。
二月,全绩过江西诸府,各府衙高官皆领臣工出城相迎,全绩以军务为要借托,避了不少酒席。
三月中,全绩入荆湖,月底达襄阳府,临城扎营。
傍晚时分,全绩带着余、刘二人入了襄阳城,未去制置使府,也没到襄阳府衙,而是直接去了参议官史嵩之的府上。
府门前,时隔数年未见的全、史二人相对而立,互相打量着对方,眼神中满是笑意。
在史嵩之看来,二十七岁的旧友越发的挺拔,八字胡配上一成不变的宽松白衣,这就是当今大宋最耀眼的权贵墨衣花帅。
而全绩看史嵩之的神情却略有惊讶,这个高门出身的贵公子如今的穿着像一老农,没有了往日的风流意气,剩下的只有内敛稳重。
“史提举,旧友登门讨不到一杯茶水,这可不是待客之道啊。”
“全……冶功能来,某心中自是欣喜,来来来,快入门。”史嵩之本想称全帅,但又怕疏远,故而神情有些尴尬。
“请。”全绩与史嵩之并肩入堂,只这一个庭院的距离,全绩便能感觉到史嵩之的拘紧,他也暗暗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的确有些人活不回从前,有些事再难重提,如今能与全绩勾肩搭背的只剩那豪气干云的赵葵了。
入堂后,史嵩之尊全绩为上席,其间也少有主动发话,多是全绩问一句,他答一句。
“子由,听官家说你在京湖屯田颇有成效。”
史嵩之的战略眼光一直不错,所以他从入仕至今从未离开襄阳,且史弥远倒台后,史嵩之更是做了隐形人,一直效力于屯田,绍定元年积谷六十八万石,二年积谷八十四万石,今岁有望破百万石,如今的襄阳府已成了大宋数一数二的粮仓。
“全依仗官家恩重,荆襄裁军三载,屯田兵达十万余,如此多的人力,只需善用利用便可。”
赵官家听从了全绩的谏言,全境裁军减政,将四十岁以上,无力无心作战者全部划归屯田兵,禁军、厢军人数虽极大缩水,但保持了较高的战力,且军屯自足,一能惠民,二能减少国家负担,三能让老卒有个归宿。
“甚好,子由你也知道冗兵的恐怕,大宋这些年来的赋税不算少,但年年国库紧张,只有推行屯田制才能改变局面,老卒为国效力多年,朝廷不能不管。”
说好听点是归宿,事实全绩也不敢把这些兵甲下放解散,一怕聚众兵祸,二者这些人当了半辈子兵,有纪律风气,便于管理。
“嗯,冶功放心,有某在,京湖出不了问题。”史嵩之对些有十足把握,但他这话一出,心中立马后悔,连忙又做补充:“冶功,某不是自夸独大,某从未……”
全绩抬手打断了史嵩之:“子由,某在入京湖之前向官家递了一个答子,荐你为大理少卿兼京西、湖北制置副使,你认为如何?”
全绩知道史嵩之在怕什么,此举也是告诉他朝廷有唯才是举的政策,赵官家有海纳百川的肚量。
“冶功,我……”史嵩之眼角有些湿润,他今年四十有一了,他等不起下一个十年,或二十年,全绩还是一如既往的那般值得信赖。
“子由,你是从龙之臣,官家不会忘记的,某也念这份情,不过如今朝内局势很敏感,不少人在盯着你们犯错,是成是败,全看子由自己了。”史党一脉不乏人才,郑清之等都可大用,全绩这么做也是向赵官家传递这个信号:一人之过,不可失才,纳百家之见,方为朝庙。
“冶功,某定不负官家所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