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礼崩乐坏(1 / 2)

加入书签

“主公如今,可曾归府?”高宝德问道外面的侍从。

外面站立着的随从这时摸了摸后脑勺,答道:“回禀侍中,主公尚未归府。”

宇文邕昼寝罢就出了门,如今还没有归来?

耕耕田而已,又不像是籍田祭礼那般繁琐,又何尝需要这么长时间?

高宝德端坐,心中纳闷。

不由得揣度,难道宇文邕真去行籍田祭礼了?

那不应该啊……

籍田那东西,一时半会儿,这才来了同州几天,籍田祭礼也是准备不好的。

况且,以宇文邕的身份,现在真没必要行籍田之礼。

籍田,或者叫“藉田”,是吉礼之一。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

因为最开始的籍田之礼,完全是在祭祀,所以属于吉礼无有争议。

每年孟春之月,也就是正月之时,先秦国家,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众诸侯,亲耕籍田,以“敬天保民”,年年如是,举行这场天子亲耕籍田的典礼。

天子是君父,籍田有“祁年”之意,意在天子替天下臣民,替自己的百姓,祈求个丰收硕年。

男耕女织的社会,男子耕田,女子养蚕织布,是以皇帝亲耕籍田,皇后有亲蚕礼。

籍田一度被前朝废止,直到汉代孝文皇帝刘恒之时,才被重拾回来。

高宝德曾翻阅过《汉官仪》,里面就记载了籍礼举行之全过程。

“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从。皇帝亲执耒耜而耕。天子三推,三公五,孤卿七,大夫十二,士庶人终亩。乃致藉田仓,置令丞,以给祭天地宗庙,以为粢盛。”

就是说,天子耕田,需拿着耒耜三推三返,三公走五个来回,少师、少傅、少保往返七个来回,大夫十二个来回,士和庶人,则需把全部的籍田都耕完……

这工作量听着挺大的,可实际上,没有几个真正得在耕田。

从天子往下,一个个的,都在偷懒。

每朝如是,每代如是。

《汉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今朕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简单讲,亲耕籍田,就是为了彰显品性,顺便替庶民求求丰收,毕竟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若是君父不替自己的百姓儿子们想想,有些说不过去。

汉代之时,天子的亲耕籍田之礼,还算是规规矩矩,有模有样。

可到了后世,就乱成了一团糟。

高宝德方才有片刻的疑虑,宇文邕是否会临时变卦,去亲耕籍田了。

因为,此时的亲耕籍田已非天子独享之仪。

原因就是礼崩乐坏。

崩坏到了某种程度,谁人都想来当一当这个天子,自然就有无数野心家,照着汉制的亲耕籍田祭礼来画瓢。

他们想的简单,他们想做天子,而天子需要亲耕籍田。

那自己就亲耕籍田好了。

准没错。

都是谁,就不一一枚举了。

给入土的诸公们,留个面子。

自汉魏以来的野心家们,不论立国功成与否,或多或少都耕过名叫作“籍田”的这块地。

今人善佛。

如今有人言:“弥勒下现居兜率天宫,来世到娑婆世界成佛。向佛祖秋雨,届时必将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实。”

高宝德不信这些,然后,也不信宇文邕今日,真把耕田当作祭祀了。

天子是庶民百姓君父,自然有必要替百姓求得丰收大年。

可是宇文邕现在还只是同州刺史,最多替同州诸民求得丰收年景就行。

完全没必要代行天子事。

早些时候,宇文邕和高宝德就分析,这几日去耕耕田,是为了以身示范,而非祭祀籍田。

既然不是祭祀,就是给同州的老百姓们打个样子,恁的还需这般长的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