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章 入定(1 / 2)

加入书签

许问开始进行雕刻的准备工作。

江南官坊提供的材料全部都是白榆,是原木。

榆木材幅宽大,质地温存优良,变形率小,硬度和强度适中,通常主要用来制作家具。

它不算硬木,虽然能够适用一些雕刻的场合,譬如透雕与浮雕等,但由于硬度不够,相对比较有限。

而它的原木连树皮都没有去掉,木质纤维里饱含水分,没办法直接用于雕刻。

所以在正式动工之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一般来说,木材的处理主要分为人工干燥、自然干燥、简易人工干燥等几种。

人工干燥需要蒸汽室等特殊的环境,工程非常大;自然干燥利用空气流通带走水份,经年累月,需要的时间非常长。

现场这些考生能选择的只有简易人工干燥,它主要使用炭火烘烤、水浸去腊,用时比较短,但很容易产生副作用。

一个不小心,木材就会被烤得过于脆弱,动辄开裂,那是真正的废材。

要避免这种副作用,主要得靠控制火候以及处理的时间。

而要掌握这一些,必须要对木性有极深的了解。

工作台旁边准备了小炭炉和小铁锅,特制的,专门用来处理小型木料。

很快,炭火燃了起来,水汽蒸腾而起,将许问的面孔映得有些模糊。

此时他的呼吸在这一小片空间里听上去有些沉重,但由始至终,他的手却一如即往的稳定。

简易人工干燥本身分两种,第一种是用火烤干木料内部的水分,第二种是水煮去木料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或烘干。

许问采取的是第二种。

火焰蒸腾,透过特制的隔离层之后,明火消失,周围的热度非常稳定,但仍然很高。

许问用工具把它们固定在特定的位置,细心观察它们表面的颜色和细节状态,不断调整火势。

水浸又火烤,木材的变化是非常细微的,很难观察确定。许问现在是视力最差的时候,他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也不受影响。

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调整实在太基础。

最后,干燥而坚硬的木质零件整整齐齐地摆在他手边,随时等待着动工。

应该是为了配合雀替的形态,花窗上的雕刻以祥云、卷草、蟠螭等图案为主,形态构图相对比较简单,重复的部分比较多。

木材雕刻第一步是打胚。

工匠根据设计稿锯掉木料多余的部分,再用斧头按照作品的大体造型劈出块面,叫作“头过胚”。

第二步是把木坯置于孬上,逐步凿出形体结构,这就是“二过胚”。

第三步是将作品进一步凿实,称为“三过胚”。

整个打胚讲究打虚留实,从上到下、从前后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

这一步注意先整体后局部,要为以后的深入留出余地。

民间有行话:“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粗胚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看上去简单,其实在这一步里,已然使用几何图形将整个构思全部概括了出来,后续的工作全部蕴含其中,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变化的。

如果有旁人此时留意到了许问,就会发现,在这个过程里,他的眼睛仍然是半睁半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