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廷议顺利进行 《金瓶梅》作者之谜(1 / 2)
觐见完朱翊镠,魏学曾心中颇多感慨,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他想不到曾经因为张居正辞官回乡,如今又因为张居正举荐而被再度重用,这是何其之幸!
第二,原来紧急调任他果然是因为哱拜之死。准确地说,朱翊镠是让他去宁夏平乱的。那哱拜当初离奇的调任与死亡,是不是有些蹊跷?但他肯定不敢问,只能将疑问留在心底。
第三,无论怎么看,哪壶不开提哪壶也好,满眼的杀伐之气也罢,他都觉得朱翊镠极不简单,虽然只一次觐见也并未让他见识到如同外界所传说的那样朱翊镠有多英明神武料事如神。
见过朱翊镠,与吏部交接,魏学曾便启程前往宁夏卫了。
此时,他的身份已经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陕、甘、宁三边军务。
……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的问题,朱翊镠专门召开了一次廷议。
除了六科廊言官,其他参加廷议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
廷议的主旨还是像云台接见申时行与许国时的一样:逐步废除落后的土司制度,结合实际适当推行改土归流,最后的目标是要实现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对于落后的土司制度,以及土司制度的弊端,在座官员无不清楚。
对于改土归流的方案也不陌生,广西、云南早就有局部地区在推行,只是效果不理想所以不被重视。
对他们而言,真正感到新鲜的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是头一次听说。
关键是,感觉很不可思议,甚至感觉有点天方夜谭了。
但这项政策已经得到了首辅申时行与阁臣许国的认同,他们俩已经基本上领会了朱翊镠的用心。
召开廷议之前,申时行、许国,包括王锡爵,他们与朱翊镠一样,都想到这次廷议的争论将十分激烈,毕竟这个问题自唐宋时就困扰着朝廷,一直悬而未解,可谓是千古大难题。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廷议之上并没有引发多激烈的争论。
张彪不顾自己身份地位,第一个站起来表示赞同,并将朱翊镠着实狠狠地夸赞了一番,什么高瞻远瞩啊,什么解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于倒悬之中啊……
刚有一位侍郎站起来提出异议,便被张彪一句“你根本不懂得陛下改革的决心与深意”怼了回去。
让朱翊镠哭笑不得。
紧接着刘大元也附议支持。刘大元倒是没有夸朱翊镠的决策有多英明,但表示坚决支持废除土司制度。
继而,以刘凯为首的六科给事中竟全部支持西南边陲问题的改革。
没有一个表示反对的。
朝中大臣从未见过六科廊言官如此齐心的一次。
尽管六科廊言官品秩不高,但享受的待遇好,他们能代表政治风向标,也确实有发言权。
再加上首辅申时行、被视为首辅接班人的王锡爵、还有即将要前往云南经略三行省的许国,都表示支持朱翊镠的政策主张。
如此一来,引发的争论自然就不激烈。尽管朱翊镠让大家畅所欲言,也确实讨论了。
但反对的声音很少。
仔细一想,朱翊镠也不觉得有多奇怪。因为首先,都知道土司制度弊端重重,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了,只是不知道怎么改或没有信心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