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4章 你不懂,这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 / 2)

加入书签

在李世民的点头之后,整个朝廷乃至整个长安城迅速的动了起来,一批批的官差走出了衙役,开始在大街上巡逻起来。

一队又一队的金吾卫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巡逻了起来,一些不明事理的泼皮小混混被带进了京兆府的大佬,整个长安城的治安和风气快速的上升着。

在一些有心人的留意之下,很快就发现了吐蕃使者将要前来大唐的消息,紧接着日报上也刊登出了吐蕃使者前来大唐的消息。

一时之间,长安百姓的交谈和闲聊的话题纷纷变成了吐蕃使者前来大唐的话题,热度直线上升。

各地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吐蕃使者团一路畅行,穿过各州道直奔长安城而来。

不过是十多天的时候,多大百人的使者团在金吾卫的守卫之下进入了长安。

长安的百姓纷纷聚集到了道路两旁看起了这吐蕃的使者团,这吐蕃人大部分都还是第一次见。

以往都是听说吐蕃又来到了大唐边境掠夺,和被大唐将士们击退的消息。

如今这群人竟然来长安了,而且听说还是前来进行两国友好交流的。

这不由的让大唐的百姓再次自豪了起来。

“这群人不热吗?怎么大夏天的裹着皮子呢?”

“害,你这就不知道吧,听说他们那地方常年都是冷的,而且他们没有衣服,都是皮子。”

“那他们不会连饭都吃不起吧?”

“差不多吧。”

“......”

聚集在街道两旁的百姓望着那如同野人一般的吐蕃使者议论纷纷,眼神中满满的自豪感。

生在大唐是他们的幸运,此生无悔为唐人!

万年侯府。

“吐蕃那群老银币来了?”韩元一脸古怪的看着面前正端着茶杯大口大口喝着的程咬金。

“对啊,你不会都不知道吧,我刚才来的时候,都正在进城了。”程咬金放下杯子,再次倒上一杯茶说道。

“那他们来是什么意思啊?”韩元摸着下巴一脸好奇的沉思了起来。

若是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这次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来应该不是为了提亲,应该是单纯的互通有无,打算拉拉关系。

为下面一次的求亲奠定基础。

想到这里,韩元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大街方向,那位有名的文成公主便是正在迎吐蕃使者李道宗的女儿。

自己好像还见过,却是长得不错的。

这么漂亮的妹子送到那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实在是可惜,呸,大唐绝对不和亲!

“害,咱们就别在这里瞎猜了,明日陛下要在太极殿召见他们,到时候他们意图是什么咱们不就知道了么?”李靖握着一卷兵书翻看着,一脸平静的说着。

“不是,药师兄,我搞不懂你为何辞官呢?”程咬金听到李靖开口了,便看着李靖开口问道。

此话一出,众人的目光也聚集到了李靖的身上,他们也不是很理解李靖为何辞官。

若是当初的李靖辞官他们还能理解,毕竟多次选择错了位置,在陛下哪里总归是有隔阂的。

但是上次李靖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站位,陛下肯定了,按理说应该开始大展拳脚了。

李靖放下了兵书,端着一杯茶轻抿了一口,“老夫比你们都年长,征战大半生了,身体也有问题了,家人也没有去好好陪伴。”

说到这里,李靖脸上露出一丝的苦涩,还举起拳头锤了锤自己那腿,之前每逢雨天,腿就疼的站不起来,如今在孙神仙的调养之下也算是减轻了不少。

痊愈是基本不可能了,毕竟时间隔了这么久了。

“老夫已经是功名显赫了,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如今只想含饴弄孙。”

“若不是韩元出主意创办了军事学院,老夫以后就要闭门了。”

李靖这话一出,众人深有的体会的点了点头,秦琼也是叹口气,“是啊,药师兄此言我赞同。”

“我秦琼也是算是鬼门关走上一遭的人了,活过来之后才觉得功名利禄都是浮云,唯有家人才是自己的全部。”

“诸位兄弟也不要总想着建功立业,多去陪陪家人。”

“没毛病!”韩元拍了一下桌子,冲着李靖和秦琼两人竖起了大拇指。

“那句话怎么说的,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想起来弥补,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哎,不是你这年纪轻轻的怎么说这么老气横秋的话呢?”程咬金翻了翻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你不懂,这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

...

翌日。

皇宫太极殿。

李二今日起的很早,一大早就换成了新的朝服,今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他要在太极殿召见吐蕃的使者。

在宫钟敲响的时候,站在太极殿外的大臣排着队伍鱼贯而入的进入到太极殿之中。

今日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要参与到这次的早朝之中。

“铛!”

伴随着最后一声的巨大铜钟被侍卫合力敲响,那沉重而洪亮的钟声响彻皇宫。

李二的身影从太极殿侧边缓缓出现,一步步的踏上那高堂之上,轻甩了一下袖子便正襟危坐的坐了下来。

“参见圣人!”

群臣待到李二坐好之后,俯身拜道。

李二伸出手微微向上一抬,脸上带着莫名的威严,轻声道,“诸爱卿平身。”

“谢圣人!”

群臣起身,再次齐声呼道。

李二微微颔首,一旁站着的王德往前走了一步,抬起头高声喊道,“宣吐蕃使者进殿!”

“宣吐蕃使者进殿!”

一声声的从太极殿传到了太极殿之外,几名衣着和相貌和大唐人有这明显差异的吐蕃使者在侍卫的引领之下来到了太极殿。

一正二副的三名吐蕃使者来到了大殿的中央,他们举起手将手臂斜着放在了胸前。

“吐蕃使者见过大唐皇帝陛下。”

右边的武将则是斜着眼望着站在中央的吐蕃使者,在他们看来这群人就是敌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