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6章 儒家士子不可能归心大秦!(1 / 2)

加入书签

咸阳城中再无一个儒家士子,这等于大秦朝廷驱逐儒家,这一刻,嬴政脸色微变。

他心里清楚,嬴高必然是猜测到了他的用意,方才提出如此如此苛刻的要求。

在这个时候,嬴政突然觉得有一个聪慧的儿子,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这个时候不是。

“与儒家彻底分割,等于我大秦对于山东文化失去牵制,一旦大秦灭了六国,六国士子对于大秦没有认同,这对于统一大业不利。”

迟疑了一下,嬴政心中的担忧,对于嬴高说了出来。

闻言,嬴高摇了摇头,对于嬴政这样的想法嗤之以鼻。

他可是记得清楚,在历史上,嬴政以一种近乎谦卑的态度,给予六国文化,近乎最大的包容与吸纳。

为了能够赢得这些学者的青睐,嬴政将一直坚守的法家原则,也做出了改变,统一的教化,统一的言论,被博采众长的方式所代替。

但是嬴政思想的执行者李斯对于这样的做法并不认同,因为李斯从这些东方学者身上,并没有看到任何希望。

这是一个尴尬的瞬间,他们以冷漠的态度,回应嬴政的热情。

李斯知道,东方学者此时,还根本不认同这个帝国,分封制的瓦解,让他们与嬴政,始终处于对抗的状态。

而嬴政并不是没有洞察到学者消极的态度,可是他相信自己真挚的诚意,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感动这些学者,而只有他们对帝国的认同,才能赢得真正的文化统一。

嬴高心里清楚,在历史上始皇帝输了,从始至终,山东士子从未归心,从未对于大秦产生认同。

所以,这一世他才大肆建造学宫,甚至于不惜将两大商会的收入全部投入其中。

以自身资本,为大秦打造一个未来,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防备这一点。

此刻听到嬴政提及,不由得摇了摇头,他认为嬴政心中的想法,太过于异想天开。

“山东齐鲁儒家文化,楚地尚巫鬼文化,不论是哪一个,都不适合大秦。”

“未来的大秦,需要的是大秦文化,不论是父王对于山东文化如何卑谦,都不可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山东士子,本就是分封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在这个时候,就算是父王如何厚待,他们也不会归心。”

……

曾经嬴高研究过这件事,他心里清楚,始皇帝灭六国,建立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之后,为了使得这个新生的国家得以万世传承,他一直在致力于促进各方面的统一和融合。

而其中最为艰难的,便是文化融合,由于天下长期分裂,各国早已诞生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例如楚文化、齐鲁文化等,而且文化壁垒已经极为坚固。

在这个过程中,始皇帝采取了几种手段,其中之一便是接纳六国文化。

面对矛盾重重、严重排外的六国文化,始皇帝最初采纳了容纳的态度。

例如黄老道家、阴阳家经过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了所谓的“五德始终说”,嬴政便进行了接纳。

而嬴政的“大咸阳”规划中,也体现出了“法天象地”这种道家学说;“泰山封禅”则代表了对齐鲁文化的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