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狗头火帽(2 / 2)
虽然打南诏,诳世家们去新罗都是明年春天的事情,但这会儿就得开始准备了。
何况还有随时可能发作的尚结赞。
前方打探的消息,尚结赞正是在安乐州,而不是张军判断的兰州。到底还是李晟更了解这个吐蕃名相。
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敌人嘛,反过来也是一样。
必竟李晟和尚结赞相爱相杀了几十年。
尚结赞这个人擅策,主政时期吐蕃势力增长的很快,给大唐造成了很多大麻烦,最著名的就是平凉劫盟,离间李晟马燧和浑日进三将。
但要是说起来,国国之间搞阴招这事儿,其实还是大唐开的头。
就是那位一手打造了大唐开元盛世,又一手埋雷挖坑导致安史之乱的李隆基李三郞。
736年,中书省右散骑常侍崔希逸节度河西,禀承皇帝意志,王希逸和吐蕃青海守将论乞力徐相处的不错,双方取得了相互信任。
信任到什么程度呢?双方一起拆除了疆界要塞堡寨和栅栏,撤消了守捉使,两个人杀白狗盟誓,一起撤兵。
两国百姓在边境线周围随意行走放牧,再无阻拦。
737年,李隆基派大监赵惠琮问事凉州(河西治所),以吐蕃驳唐皇之命侵占小勃律的事件为引,命王希逸发兵。(赵惠琮不是宦官)
王希逸不敢抗命,而撤了边防的吐蕃守军毫无防备,唐军直入青海两千里,再往前就干到逻些(拉飒)了。
论乞力徐单骑逃脱。
前面说过,在名字前面加论字的,是吐蕃皇族,加尚字的,是吐蕃后族,也就是皇后的家族。
于是大唐和吐蕃之间的所有协议在这一刻都被撕毁了。
李隆基当时相当高兴,感觉打了大胜仗,超过了先祖,还让监察御史王维兼河西节度判官,代表他去嘉奖部队。
王维到凉州(甘肃武威)后,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赤岭会盟创造的短暂和平旋即结束,唐吐两军再次回到了战争状态,并越发仇恨。这也是为什么吐蕃后期和大唐一直硬磕的诱因。
大唐这一次失信,彻底打开了国与国之间使用狡诈计谋的魔盒,国家之间再无信任信义,胜利获利成为目标。
当然,不管事情因为什么,张军做为妥妥的汉家将军,这些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消灭夷狄就是他与生俱来的责任。
但并不妨碍他在私下鄙视一下李三郎。什么玩艺儿。
如果不是李隆基搞了这一手,唐吐之间的和平和谐必然会保持很久。
而包括回纥,南诏,渤海,奚,靺鞨,室韦多族在内的众多羁糜州都护府也不会那么早心存异志:李隆基这一手,让大家警惕心大作。不得不防啊。
可谓是离心又离德。
送走李适,张军把学校这边的事务交给刘承旨督管,自己和韩监丞去了演武营。
张军没请李适和诸相来参观演武营,甚至还有意做了遮掩。
包括凤翔军械坊,紫阳观火药厂等等要害单位都没透露。这是他的起家法宝,这会儿不敢也不适合泄露任何消息。
也幸亏这个时代,想掩藏一些消息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张军改变了火炮的铸造配方以后,炮管的铸造还在研发当中,但枪管这边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而且还有惊喜……火帽成功了。
张军从一开始就没想过造那些火绳枪燧发枪出来,战士们一手举着火折子一手举枪,枪声一响喷的满脸乌青,还不能保证子弹飞向哪边。
但这会儿就造出子弹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张军就琢磨起了这种火帽。
他小的时候在农村长大,那会儿还没禁枪,他姥爷有一杆火帽猎枪,叫老洋炮。
扳击的上方是个狗头,扳起来压上火帽,然后扣动扳击,狗头落下来击打火帽,引燃枪管里的预装火药。
虽然古老,但不管是装枪速度还是发射速度,包括准确度,都远远超过火绳和燧发两种方式。而且比较稳定。
甚至连续开枪十几发以内不用考虑清膛。
除了依然没能解决雨天潮湿无法打火的问题以外,它的实用性耐用性都远胜火绳和燧发。
在有了膛线以后,这把老炮儿绝对可以说漂亮,凤翔军的攻击力何止数倍提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