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章 国虽大(1 / 2)

加入书签

[[第160章 国虽大

土财主们吃了定心丸,纷纷开始痛斥大明朝廷胡作非为。

比如徽州歙县,多缴纳了两百余年的人丁丝绢税;比如中都凤阳,戚继光都把倭寇灭完了,当地百姓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被摊派剿寇费用……

李自成可没时间听他们瞎唠叨,这次来的人除了土豪代表还有士绅。

张岱、黄宗羲等人跟短毛聊了几句,大家求同存异,气氛还算融洽。

老张奔四的人了,连个举人都考不上,但不耽误他嘲笑大顺科举有如儿戏——录取率太高了。

李自成解释说总要给旧文人一条出路,他们除了拿个学位证书安慰下自己苦闷的心灵外并没啥实际好处。减免赋税徭役等特权是不可能的,想入仕大顺仍然需要再参加相关职位的考试、选拔。

等二十年后新式学堂成熟起来,绝大多数旧文人再没有出头之日。况且到那时大顺已经彻底站稳了,也没必要再拉拢旧文人。

大顺改革科举秉承的是术业有专攻。

大明读书人考完举人、进士就要去做官,但是他们学的课本里没有教人怎么种地、看病、盖房子、修桥铺路、治理水患、审案断案、带兵打仗、制造军械……

比如妇科圣手武之望做个医院院长甚至高升到医部尚书都不错,当然也不是说人家做不好三边总督,只是调任之前有必要进学院进修一下。但是大明没有相关培训机构和课程——翰林院不具代表性。

再说历代宰相,“汉相俱由郡守,宋相复历州郡,盖取其知闾阎之疾,与人情之练达也。而未有以文章侍从,不出禁门而进宅揆,任天下之重者。”

而大明正是——“至今入阁,拘定词林一途。”

只有诗词文章做的好才有机会入阁,可这种人能治理好国家吗?

连曾经的首辅高拱都吐槽:“内阁……其选也以诗文,其教也以诗文,则岂非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乎!”

但是,话说回来,人不可能是文理医工武全才,也没必要。因为做官也有事务官和正务官的区别。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大明这种考上进士然后去翰林院坐若干年冷板凳,接着完全没有基层经验就出任尚书、入内阁,也有很大的先进性。

正如高拱所讲,“阁臣……平章重务,辅弼之臣也。辅弼之臣,上佐万几,无专职,而其职无所不兼。”

“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

阁臣并不需要插手各种具体事务,他应该做的是协调各部工作,推举选拔人才,以及在下边递交上来的所有选项中以自己高瞻远瞩的目光选择最好的那个贯彻实行。

再以高拱和张居正两位首辅为例,他们都是翰林院出身,而且同是隆庆帝潜邸时期在王府里担任过侍讲侍读。假如裕王朱载垕没有继承大统,那俩人前途堪忧。还好,两人虽然一天基层工作经验都没有,但是新皇登基后直接一飞冲天,双双入了内阁。

所以不清楚陶渊明是哪朝那代人的中青年才俊或者通过吟诗作对或者通过关系获得权力,不代表人家就一定没有能力。事实上,高拱、张居正都是有明一代极为出色的首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