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秀才不如狗(1 / 2)

加入书签

[[第2章 秀才不如狗

明末大约有五十万秀才,但这些人并不能全都去考举人。除了个人丁忧服丧以及其他原因放弃应考外,衙门还有名额限制。

大明各县的生员数量平均在三百左右,而能参加乡试的配额平均下来是每县三十名左右,也就是说每三年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秀才有机会参加乡试。至于能考上举人的,历年平均占比大约在百分之三上下,若是以全部秀才做基数,那录取率大概要低到千分之三了。

可怕的录取比例无情的击碎了绝大部分咸鱼的梦想,广大无缘仕途的读书人们已压仰了太久,他们强烈的渴望有新的空间和机会。

所以大顺在襄阳一开科举,周边呼拉拉跑来了三千多人。

三千多人来应考,这竞争压力多大啊。

顾君恩心里紧张之余又为这次住了马棚感到高兴,因为同屋有个在大顺治下待过几个月的史继鲁,近水楼台先得月,正好跟对方取取经。

史继鲁听完顾秀才的担忧笑哈哈,他说三千多人里起码有两千五是为了五圆纸钞来的,那帮贩夫走卒能考个屁,估计有秀才身份的顶多一两百人。

顾君恩一琢磨,倒也是,毕竟大顺前途未卜,愿意来应考的学子肯定是少数。就像他老家钟祥县也就来了二十几个郁郁不得志的老弱病残。

对于红旗究竟能打多久,别说缙绅士子,大概连一般百姓们都心存观望。虽然他们对只会吃拿卡要的大明没什么感情,但毕竟朝廷积威已久,对众人而言是个不可撼动的存在。

投顺决心没那么好下,假如王师杀回来,那必然是不分良贱通通化为齑粉。流贼可以一走了之,而本地投顺之人怕是插翅也难逃。

很多人有顾虑,不过顾君恩是决心“投贼”了。

史继鲁又说按照怀庆那边的科考来看,正经读书人出身的录取率超过八成,这比例还有啥好担心的。

“八成?”

顾君恩吓了一跳,这他娘的岂不是秀才不如狗,举人满地走,进士随处有?

史继鲁解释说大顺功名除了是做官敲门砖外没啥用处了,赋税和徭役优免连崇祯都在改了大顺更不会给这项特权;豢养奴婢的话只要你有钱想雇多少人都没问题,大明大顺区别不大;见官不跪更是扯淡,大顺人人平等,泥腿子见了皇上都不用跪;犯了事也不用先革除功名,该咋判咋判没优待。所以,估计大顺为笼络人心干脆让功名泛滥了。

两人闲聊着就到吃午饭的点了,顾君恩邀请下馆子,史继鲁从善如流,反正王府白送的伙食不咋好吃。

进了馆子,顾君恩先问好跑堂的确实收纸钞才落座。

“史兄,你说这轻飘飘一张纸怎么就能当钱花呢?大明宝钞前车之鉴,大顺是不是太冒进了?”

“这边还好,怀庆已经彻底废除铜钱银子专行纸钞了。其实我觉得无所谓,只要能买东西能缴税,用纸钞还挺方便。”

史继鲁犹豫了下又小声问,“顾兄家里可有余财?”

顾君恩还没回答,史继鲁觉得自己唐突了,于是多解释了两句。

纸钞刚在怀庆流通时一圆兑库银一两,然而很快就几十文几十文的上涨,现在名义上已经变成了一圆纸钞兑银一两四钱。史继鲁认为要是对大顺有信心,越早换纸钞越划算,等将来一圆兑银二两都有可能。

“有这么大差值?”

顾君恩不敢相信,纸钞凭什么更值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