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书写工具(1 / 2)
李沆不愧为北宋的丞相,一眼就看出了这一支笔的优缺点。
他并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老学究,相反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
“如果老夫猜测的对的话,这样的笔对于学子学习的帮助是极大的。”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推广文字,能使得更多的人识字、写字,提高百姓的学识。”
“你们后世的人真是太聪明了,对书写工具如此改进,百姓的识字率和平均能力应该要比这个时代高很多吧。”
“如果我大宋能够推广这种笔的话,虽然会有些阻力,但一定是功利千秋的事情。”
李沆说着有些激动的看向了张良玉。
张良玉佩服的拱手:“李丞相不愧为大宋柱石之臣,一眼就看出了小小的一支笔的优缺点。”
“并从这一支笔推断出了很多的东西、看到了这支笔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晚辈由衷的佩服。”
李沆并没有被张良玉的奉承给感到飘飘然,他摆摆手认真的道:“少拍老夫的马屁,回答老夫的问题。”
“如同李丞相所言,我们后世华夏人的识字率达到了九成五以上,这其中书写工具的革新也是功不可没的。”张良玉道。
“什么?九成五以上?”李沆差点惊掉了下巴。
华夏古代的识字率在世界上来说,一直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的。
可即便是在两宋这样的文化最为昌盛、识字率最高的朝代,民众的识字率大概在百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间。
所以李沆听到九成五以上这样的数字上,也不免无比震惊。
“后世识字率竟然如此之高?你们后世有多少百姓?为何识字率如此之高?百姓识字率如此之高,那个时代的华夏应该十分强大吧?”
李沆身为一国宰相,执掌北宋朝廷政务,国民教育也是他的职责之一。
听到如此高的比例的识字率,自然是想要知道后世是怎么做到的,然后看看有没有借鉴的地方。
“一来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二来是工业化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三来是政府的重视。所以后世十四万万的华夏子民,除了一些年长之人无法扫盲的外,基本都识字。”
“政府更是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适龄孩童都要强制性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张良玉解释完继续道:“至于李丞相的第一个问题嘛,很遗憾的告诉您,这种中性笔在大宋无法推广。”
认真的听完,李沆缓缓的点点头,似乎在消化张良玉之前所说的话。
毕竟张良玉口中的那些新词汇,诸如“工业化”、“义务教育”等,对于李沆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东西。
“你说的是政府,不是朝廷?难道后世朝廷也不复存在了?对了,什么是工业化?中性笔为什么在大宋不能推广?”
李沆想了解的更加清楚一些,他隐隐的觉得通过和张良玉的交谈,自己抓住了一些什么东西。
一些,对于大宋来说极其重要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