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126: 宜州旧事(7)(2 / 2)
穴居西侧有低矮的耳房,碾房、仓库,内搁粮食、种子、猎物、工具。穴居南侧有石砌的牛圈、马圈、猪圈、狗圈。置南侧便于接受阳光照射,主人从窗口看望牲畜动静,不被兽扰。四面立木若城,而以栅为门,或编桦枝横木为门板。
“呼兰”,即烟筒,用玄武岩砌底座,以抗水泡,上垒大坯,转圈“沃新”,意思慢慢拢高,升起,呈下粗上细形状,圆口,外抹草籽壳子泥,它防雨防裂,起热胀冷缩作用。它连接房子的一截烟筒脖子,烧火时热乎,鸡狗常卧其上。
“摩哥郎”,即倒木空筒子烟筒,竖房外三五尺处,略高过房檐,用泥石砌烟简脖子连屋内炕洞。它时间长干裂,人们用藤条裹泥缚之。
夏秋之交,“伊尔根”在树权上搭杆为铺,孩子吊挂在“都鲁”即摇车里,伴星辰入眠。他们用黑元参煎服治小儿斑疹。人有病,亲友持果糕站树下,仰脸上望,大声问见愈否?小儿出天花,于落痴时,人均持果贺其愈,主人则下树留客人以饭。
人们在房门前不远处搭建皮楼、鱼楼。把九根柞木埋地下上露地面一米左右、再搭一平台,上竖木杆围拢而成“木楼苦盖,里面装兽皮鱼皮粮食等需要风干保存的东西,避免被牲畜、野兽、鸡鸭糟蹋。也有在地上用树杆拢围而成者,无柱脚,取物方便。
住房门外竖“索罗”神杆。有的神杆杆头系布片,有的捆一把谷草,日:祖先所依,动之如掘坟墓。有的神杆旁列木人一个为天神,又刻两小木人为侍神者。有的神杆上系草辫,称先人系马之用,偶斜,必斩猪以祭之。家人病,于杆前杀猪以祭。
围指TF有的“噶珊”神杆顶尖留“乌云扎克大毛”,即九枝松叶,象征九天。它立于院内大门东侧,下垒石座,人不能跨用“索伦它牟哈”,即跨杆影走路。不能在其附近放猪,喂鸡鸭,更不能拴牲口。
许多噶珊的神杆尖上安一个木碗、木斗或绑一个草把子,内装五谷或“活纳衣”即猪杂碎,以饲对人有恩情的“杂哈它喝生哈”,即喜鹊和乌鸦。如群鸟下淡余肉,人则喜曰:“祖先高兴!”不则揪然曰:“祖先生气了,要有祸呀!”
许多部落长是女人,女人地位胜过男人。人们生女则喜,因为女子可以传家,如婚,即将男人娶过来,从而增加一个劳动力。如家中有兽奴,可知是部落长家。
部落里有专门驯养猛兽的阿哈,即兽奴。他们身穿兽皮服,懂得猛兽的语言和行为,或驯老虎,或驯熊,或驯野猪,们乖乖地听兽奴的话。他们表演,有时不慎会被兽性大发的猛兽咬死,他们的命运很悲惨。
兽奴是女部落长的财富,是她取乐的玩具。传说有一位驯虎英雄,体壮如牛,通晓虎语,他受不了东海女王的奴役,逃入深山。一次,他在山中遇见几条斑斓猛虎,拦住去路,又用爪子刨地,还点了点头,知道要给他摆场面了。
果然,领头虎往中间一蹲,左右各蹲四条虎,像似迎接贵宾,给他让出了一条道。他非常感动,对跟随的同行者说:“即便没见过我的老虎,也能凭气味,凭感觉,知道我是它们的朋友,如果我将来有难,它们一定会舍命相救。”
兽奴从小与老虎厮混在一起,在他看来,老虎不是野兽,不是动物,是他的亲兄弟。他曾经带着虎兵参加几次部落战斗,逢战必胜,威名远播。老虎离不开他,他走到那里,老虎跟他到那里。
还有驯野猪的兽奴,他吹响了鹿角号,山沟里蹿出了一片长着僚牙的黑压压的大野猪,冲到他跟前,规规距距地排队等候,惟他指令是从。
王城高高地矗立在日复一日的太阳和月亮下,宫室入住一代又一代大人,祭神的鼓声和伊呀的神歌年复一年地飘向长空,献给天神阿布凯恩都哩。多少个年月过去了,由于王城遗址有重大价值,因此.后来被多次劫掠、发掘、破坏,至今只剩下城墙“以石垒脚”了。
东康遗址位于今宁安市东京城镇火车站西北三里,占地面积达二十五万平方米,距今有二千三百一十五年前。遗址被今人从中部挖开一条南北向水渠后,两侧断层露出文化堆积一至二米,最厚处达三米。
这里房屋遗址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其中一座八十平方米的面积,西壁长十四点四米,南壁残长五点八五米,泥抹墙壁,用火烤硬,屋柱下有础石。做饭使用石堆灶。住在屋里的人把稗子称“希佛”,稗子米“希福百勒”。
这是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当年,这里是人烟稠密之处,布满了房屋,居住着一家家人,他们中间有“阿玛卡”,即老人,“哈哈”,即男人,“赫赫”即女人,丈夫“畏根”妻子“萨尔根”姐姐“额云”,妹妹“奴恩”,也成天谈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呢。
桦皮“法库”即皮袋,内袋几十支青石磨制细长石镒,此即史书载“桔矢石弩”实物。曾经是给舜帝、禹帝朝贡为礼品。肃慎人称小弓箭“裴兰”,称长披箭“玛产”、“毕古”,称射箭“挂牌”,称善射“卓琳莽阿”,称箭靶子“霭琴尖”。
“海拉尔”,即环佩。这是“巴颜”人即富人才能佩戴的装饰品。还有可能是大人专有的佩物。它佩挂于“梅份”即脖颈,垂于“扯这”,即胸,显示地位、权力。王城不产玉产玉之地在贝加尔湖石勒喀河。
忽汗海南端有一处伸向湖中的山嘴子,它三面环水,背依逐渐升高的山岭,叫莺歌岭,意思稠李子。这里,水中鱼类丰富,山林坡上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庄稼。三千年前至五千五百多年前,甚至年代更远,这里居住着肃慎部落。
四座半地穴屋址,呈长方形或正方形,三十平方米面积,四周有柱洞,有的向屋中央倾斜,屋顶呈半圆形,屋内有灶坑。当年周围竖有“哈斯罕”,即藩篱,还有“摩哥郎”,厢房“和吐保”,耳房“达勒白保”。
四号房址中一块大石块压着子头骨,在灶旁边排列五个完整的子头和野猪头骨。肃慎人称石头“沃和”,子“布胡”,锅灶“实木图”,狩猎叫“布特哈”。这是他们食后将兽首以祭式摆列,然后,跪拜,离去。
莺歌岭出土的小陶猪。今天宁安家家饲养的“大民猪”仍与它十分相像。肃慎人称猪“乌勒吉音”,公猪“哇哈影给”,母猪“莫影给”,野猪“乌拉间”,小猪“德格勒”,猪油“阿穆孙”,猪下水“活纳衣”,猪后肘“乌察”,猪肉块“件子”。
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岗西新开流噶珊遗址,距今有四千四百三十年至六千零八十年历史。如今当年那些“古龙德音”即宫室“楼色他克叶”楼台、“沃克多阿沙力亭阁和“奇塔赫拉哈苏苏草房老屋都难寻踪了。地下的遗物披露了当年曾经繁荣的惊人细节。而地下丰厚
遗址周围的环境。平地多榆,近水多柳。附近山间长满了“扎克大毛即松树,“费牙”,即桦树,“百西营”,即梨树,“富尔哈”,即杨树.“花拉木乌西哈”即山核桃树,还有一片片的“弗思木”即树棵子。各种鸟兽出没其间。
出土的骨制“嘉军”即鹰头和鱼钩及箭断。居民用鱼钩和鱼网捕捞“大马哈”即大鱼、“木朱胡”即鲁鱼,“翁郭顺”,即鲫鱼,“扎哈”即淮子,“法寻”即编花,“他库”即胖头,“敖来米”即鳞鱼等,并且把它晾成了鱼干“胚子”。
新开流人用马鹿角雕刻一件二十三厘米长的鱼,供奉为鱼神。一只骨雕鹰头,它眼睛传神,勾嘴、长颈。还有一件陶首人像、细眼、长鼻、尖颌,似爱米神像。
遗址有十个“玛哈”窖,即鱼窖。口小底大。晾鱼胚,在上面抹一层盐,干后,存放窖里。小者一米多深,至今内有排列整齐的鱼骨残骸。附近出土鱼叉、鱼卡子、鱼勾。鱼叉一侧或两侧有倒刺。鱼卡子入水鱼食后即横卡鱼喉。
虎林县北部七虎林河迎春镇南噶珊遗址出土残缺的“么乐”碗,多为直口筒罐,分黑灰、黄褐两种,表面有手刻的网格纹、菱形纹。
四千多年前,在小河沿石棚山出现比半坡、大汶口更为进步的原始图画文字,兼有指事、象形两种成份,有原始读音。
在贝加尔湖地区米奴辛斯克盆地二号墓里的一件残破陶器上,一组符号与商代文字很相似。据研究,符号意思是用箭和戈来保卫城市。
在肯特阿岭悬崖上,肃慎人刻画了形状奇异的黄褐色岩画,上面有日月星辰、鸟兽虫鱼、渔猎、婚姻生活内容,向后人传递当年历史一幕。这是他们用矿石在上面雕刻后进行仔细涂抹而成的,经过与空气接触氧化生锈而呈红色、红黄色。
摆石、草、纪事,人们在闲置的炕梢或者房外一块空地上,摆放带有不同含义的石块、草茎、树枝,标志一些事件。这些东西不准别人移动,摆放者自己可以增减。此处只能由大人、酋长管理。
结绳纪事,在绳子上系疙瘩,根据疙瘩大小不同,形状距离远近表示事件不同。一种由上往下结绳,一种由下向上结绳,酷似一株大树生权分枝,结处系有嘎啦哈、贝壳,代表当时部落一件大事派生出了更多事情。
九月以后,夜空星星数量多又明亮,最宜观天象。从今天黑龙江省宝清县炮台山顶四千五百年前北斗七星堆观天址来看,肃慎已经进行严密的天象观测活动了。当时,中原正处于大汶口文化父系氏族时期。
这些天象资料被描绘和记载到桦皮、兽皮、鱼皮上,保存起来,成为首领和萨满分析天文、秉承天意的重要依据。随后,他们把记载资料小心翼翼地收藏在祖宗匣子里,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捧出来,与天神一起接受焚香跪拜大礼。
肃慎国有矿山、工场、作坊。阿哈们在“可毒夫”即管理者驱役下修建城市、噶珊、架桥、铺路、围猎、刻绘岩画。有一枚锋莉的通体磨光石经过鉴定,这枚石斧为新石器时代的青页岩质板状石斧,上窄下宽,重600克,刃部为双锋漫弧形,锋利异常用这枚石斧在一本稿纸上稍加用力划过,竟齐刷刷地割透4张稿纸,纸面不起毛喳。
做陶器多是拉坯成形法,将泥团粘在轮头上,扶正,让轮旋转,泥团也跟着转,两手拇指在泥团中心下摁,逐渐开孔成窝,变深,泥团成陶罐形变薄升高,最后,轮子停下来,陶器成形了。再修口,晒干,送进炉里烧硬成器。
皮坊熟制“沙林”,即皮子,蹂制出柔软光泽,显出“珊延”颜色,即白色。弓箭坊每到秋凉下霜时进山采取树木做造弓、箭杆的原料。镳用青石,凿有空隙,射出后发出音响,被称为鸣主箭“昂威赫”。
烧炭,炭窑像一个大土包,周围几个孔,底下烧火,顶上烟简冒烟。里面烧着柞、桦、水曲柳等阔叶树原木。松木不行,一烧就没了。烧旺后,用泥将孔堵死。七至十天烧成,扒开土包,浇灭火,取出炭,供大人、酋长烘烤享用。
人们把黄鱼、黑鱼、黑棒子鱼的皮在水里泡七天七夜,再放罐里熬几天,烧“海兰”即榆树的疙瘩,它长烧不息。熬出来的鱼鳔很粘,用它把雕羽和碳粘在箭杆上。狩猎时,他们把有剧毒的熬膏涂抹箭镒上。
桦皮坊设有打桦皮人,于春夏间剥桦皮,入污泥中,谓之槽,数日乃出,曝于地,白而花开者为贵。
人们佩戴带有人工打制痕迹的“四平德林倭合”。这种石头非常尖锐,人们拿它来刻凿其它石料,以制造出新的石器。所以,它们均得到很好保管,不能遗失。一般放在家里门框上的搁板处。
人们佩戴的短刀多是野猪的僚牙,长者十几厘米,锋利如钩刀。把它从中间劈开,研磨锋利而成。男女老少都佩戴它,有的人在靴子里还掖藏一把,有的在后脊背衣服里藏挂一把。
各家有石臼,其中央凹陷,供人用石杵捣粮食,去皮成面。人手持石杵,日夜捣之不止,积劳无奈。
他们用筐装着粮食,长途跋涉,送往王城。两人路上谈怎样用树来治病,女人患子宫功能性出血,将杨树叶烧灰存性,煎服,去上浮沫,多饮即愈。小儿患黄水疮,将老柳树木烧炭,研末抹患处。
“法喇”即爬犁,是雪上运载工具。它以底下两根长木杆为辕,前尖翘起来,辕上安前后两个座架,上铺木板,由人、牛、马、狗“它搭拉”,即拉着。还有一种小爬犁,坐人,人撑短杆而行。
“朱德温”即滑雪板。用煮过的松、桦木板做成它长七尺,宽六寸,厚五分、前端呈圆形微上翘,后端呈坡状两中间钻有四个孔,穿皮圈缠脚,底铺鹿皮。用绳子缠牢根长杆,底端有一圆片,使杆不陷雪太深,两手撑杆,驰行如飞,可日行八十多公里。
猎神吉尔基。上刻神章花纹,菱头,上宽下窄呈倒三角形,排列九个。平底为大吉尔基神。也有仅刻两眼,菱头即可,后面为木板,上绘萨满树及野兽。平时他们装木匣内挂屋檐下,家祭时挂西炕墙上。
人喊山,发现野兽,即大声呼喊“安达”即伙伴,一起合力围堵。遇貂则喜,其尾粗如狐,毛深寸许,用其皮做袍,遇风更暖,入水不濡。遇豺不喜,其虽勇猛多力,食兽更喜食羊,但其肉腥臭不可食,皮质薄,无甚用处。
但是,猛兽太多,其势汹汹,人又害怕极了,为恐吓猛兽,人们拼命地敲打神鼓,猛兽果然被咚咚的鼓声吓得惊恐万状,没命地四处逃散了。
他在割“阿产巴”头上的茸,用以滋补自己的身体,用鹿皮缝“衣介乌德其”即袍子。鹿又叫“巴蒿”,“抓罗”驼鹿叫“康达里”,母鹿叫“别拉音”,罕达狂叫“牛曼”鹿皮叫“佛兰”,其全身是宝,滋阴补阳,为兽中第一。
射箭,以无羽箭射中为技艺上乘。他从长白山归来,深陷惊惧中,他发现山里有四翼鸟,头圆尾细,前两翼长,后两翼短,淡黄色,形同蝴蝶,声似黄鹂,雄雌双飞。又一大头鸟,身长三寸,头大于身,白毛,见首不见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