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与中原士族的初碰(2 / 2)
仅一个西曲阳,于琦的军队就从中搜检出铁甲十八领!皮甲数百领!各种刀矛弓矢数以千计!
铁甲十八领!这仅仅只是西曲阳县中的三个宗贼,说出去谁信?作者菌写书都不敢这么编!要知道于琦之前跟曹操瓜分袁术的武库,也不过分到了三百领铁甲而已,加上俘获,于琦从袁术手里也不过搞到了数百领铁甲,而西曲阳县中的三个宗贼,家中就藏了十八领铁甲!
私藏甲胄可是谋逆大罪!
在看到这份统计汇报之后,于琦真的是又惊又怕:这些淮南豪强是想干什么?他们的甲胄跟武器,是袁术战败之前就有了呢?还是袁术战败之后才有的?
若是袁术战败之前就有的,那以他们的实力,足以武装起一直数千人的强悍队伍,在于琦围困寿春城的时候从后面给予重重一击,但他们没有这么做,说明他们并不看好袁术,或者说他们更看重自身的实力,这样一来,便证明他们确实包藏祸心!
若是在袁术战败之后才有的,那他们这些甲胄的来源是哪?西曲阳的武库?还是战败溃散的袁军败兵?亦或者是某个势力的支援?
不管怎么说,他们私藏甲胄,而且还是造价高昂、工艺复杂、对战斗力具有极大提升作用的铁甲,就足以证明于琦对他们的征讨是多么的正确。
他们确实是宗贼!确实该讨伐,也值得讨伐。
一来一回不过一天的功夫,就收获了十八领铁甲、数百领皮甲,这可真是一本万利,还有比这更赚钱的买卖吗?可不是值得嘛。
而且这还只是军事上的缴获,除此之外,其坞堡中存储的钱粮布帛更是堆积如山,淮南的百姓因为旱灾而断粮绝炊,他们家中的存粮中竟还有往年的陈粮!
除了钱粮布帛之外,另有牲畜若干,田地若干,奴仆佃农无数,这些数目极大,且需要核实及登记造册,所以随汇报附上的,只有个大概数,并无详细数据。
不过仅凭这些也足够了,尤其是那些甲胄,于琦特意命人将其封存,等着跟抓获的宗贼首领一块运回寿春,他要让天下人亲眼看看,他于琦不是擅杀忠良、更非嗜杀之人,也不是在诬陷他们,而是这些人确实包藏祸心。
附逆袁术、谋逆作乱,诛家灭族都不为过。
因为于琦当初北征的时候是从南往北打的,所以淮南南部的几个县都被于琦征讨过了,所以这次征讨宗贼的名单中,都是位于淮南北部地区的几个县中,从距离上来讲,距离寿春都不是很远。
兵贵神速,于琦之所以兵分多路,就是为了防止消息扩撒,就为了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的进展基本顺利,前后不过三天的时间,包括西曲阳、阴陵在内的九县宗贼就被尽数讨灭。
让于琦有些遗憾的是,除了在西曲阳跟阴陵两县的宗贼中收获颇丰之外,其余七县的宗贼都没有这么丰厚的家底,不过也不算太差,只是没那么夸张罢了,每家一领、两领的铁甲还是有的。
于琦在淮南九县发起的讨伐宗贼的消息传出,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首先便是淮南各地的人心惶惶,就拿那些被于琦从宗贼手里解放出来的奴仆佃农来说吧,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感恩戴德,而是疑神疑鬼,甚至想要逃跑。让于琦不得不把宝贵的兵力用在对他们的看守上——气人不气人?
在接到征讨行动顺利结束的汇报后,于琦便从寿春发出了他接任前将军、扬州牧身份后的第二份正式公文,公文的内容大体上就是说经其彻查,发现了部分在袁术称帝过程中给予过支持,以及依附袁术逆党的叛贼名单;在公文的后面,还附述了一些佐证,譬如收缴上来的甲胄,譬如一些与伪朝的公文往来。
而为了证明自己行动的正义性与正确性,于琦特意在寿春城的东西两侧建了一个展示台及仓库,专门用来存放从各地宗贼家中搜剿出来的甲胄跟弓弩。
这些东西,于琦打算多摆放一段时间,他也知道淮南的这些宗贼他之前在豫章剿灭的宗贼不是一个层次,淮南毕竟靠近中原,这些宗贼的原身,跟中原的士族豪门多有牵扯;现在这个消息还只是在淮南小范围的流传,过一段时间后,必然会传播到淮河以北,乃至黄河以北,到时候必然会在中原及河北的士族豪门中引起轩然大波。
众所周知,这个时代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士族豪门手中的,得罪了他们,就等着臭名声吧。
于琦还不想把自己的名声搞臭。
所以他需要证据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义性跟正确性,需要同属士族豪门的喉舌来为自己发声。
为此,于琦已经派出使者前往许昌,一方面将这些宗贼的罪责罗列成状,呈交朝廷,毕竟于琦征讨他们用的罪名的是“附逆、谋逆”,而朝廷为了保证他的正统性,一定会认可于琦对宗贼们的定罪;另一方面则是去广撒钱财、制造舆论的。
舆论嘛,谣言嘛,也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还有混淆视听的,总之先把这个事捅出来,如此一来,就算以后有士族站出来为这些宗贼发声,其影响也会被摊薄稀释。
这件事在淮北的影响还没展现出来之际,在淮南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了,首先便是那些逃过一劫的淮南南部诸县豪强们,纷纷再次慷慨解囊:献地、交人、输财。
另有消息传来,新上任的广陵太守陈登特来拜见于琦,其车驾已过东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