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紧锣密鼓(2 / 2)
“服装原料的市场价已经涨到原市场价的三倍不止了,这一次,我们亏大了啊!”
“此子太可恶了!”
奈何有着合同原则以及高额违约金的限制,他们也只能忍痛吞下。但傲天服装厂老板“柳某某”的坏名声,已经在西滩城和江阴城的商业市场中传播了开来。
…………
现在,央盟各地的建筑残骸已经开始被清理了。
由于央盟大部分是木制结构的建筑,因此房屋残骸清理起来也比较方便。
人们在残骸中寻找能二次利用的物品,一些还算结构完整的房梁房柱子,经过法术加固更新后,重新利用起来,成为新房的梁柱。
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小物品,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其余实在利用不了的废料,便当作垃圾送往垃圾场处理。
各种建筑已经开始重新修建了。动作快的,已经搭建起了一个框架,慢的,也已经把地面上的残骸给收拾干净,开始打地基。
人们虽然心中悲戚,无数遍痛骂邪修的所作所为。但无论怎么样,事情已经发生,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无济于事,最终还是得从地上摸打滚爬地站起身来,直面未来,重新开始生活。
动乱中不少工厂被破坏,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许多工人下岗失业。但依旧保存完好的工厂,则开始扩大招工,夜以继日地进行生产。
政府也颁布了诸多政策,助力居民们重建房屋,助力工厂扩大生产,助力工人们再找工作,所有人都无比繁忙。
交通道路重修,无数货车来来往往,运输物资。
央盟一点点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
邹仪回到服装厂,发现邹启心邹启灵姐弟已经将符合央盟人穿衣习惯的服装款式设计出来了,并且做出了样板衣。
衬衫、外套、裤子等等等等一应俱全,男女不同款式,老少不同尺码,设计得非常合理而且全面。
“很好,做的很棒!”邹仪夸赞到。
姐弟二人皆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由于先前样板衣还未给邹仪过目,姐弟尚不敢进一步将其扩大到流水线上生产,所以现在流水线上还在生产夏朝的衣服。
由于动乱,许多本来预订交付货物的夏朝服装,仍未被取走,大量成衣堆积在仓库里,快把仓库挤满了。
“你们调整一下设备,准备开始生产这些衣服吧!越快越好!”
“至于这些夏朝服装……”
邹仪正忧心着怎么处理它们的时候,夏朝行商姒立德驱车前来取货了。
姒立德隶属于夏朝最大的中途商行之一,由于作为领货人有着指标考验,现在得立马带着商品回际南城交付了,一刻也拖欠不得。
姒立德:“柳兄,不好意思,因为动乱,本来约定好来取货的日子没来,到现在才来!”
邹仪:“你再不来取货的话,我仓库就要爆仓了!没关系没关系,来了就好!”
“哈哈,实在是事发紧急,无可奈何啊。哦对了这是剩下的定金,你核验一下数目吧……”
随后,其他夏朝行商也陆续前来,带走一车又一车夏朝款式的成衣。
仓库骤然空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各类原料。
虽然此时已经是晚上了。
但流水线上,工人们仍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央盟服装,人人脸上都带着一种急切感。
央盟内,众所有人的工作已经不分白天和黑夜,从早到晚都在忙碌着各种事宜,一天二十四小时最多休息两个小时。
一方面是因为体力允许,一方面是因为恢复城市市场秩序极其迫切,有相关政策引导。
所以,服装厂员工们不会觉得老板是在压迫他们的休息时间,反倒觉得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道德任务。而且加班费也非常可观,他们乐意加班。
…………
安排好服装厂现在的一切事宜后,邹仪就要开始为接下来的工作做铺垫。
由于现在急切需要扩大生产、提高生产能力,而原本的产房已经没有多余空间放置新的生产设备,所以傲天服装厂需要新的厂房以及新的仓库。
新厂房他已经选好了,就在现厂房的隔壁,比之先厂房空间更大,而且结构也更正常。
所以,他离开了服装厂,去到央盟大楼办理相关的租赁手续。
由于政策引导,这些手续很快就办理好了,效率极快。但,新厂房的租金相比原厂房贵了一倍。
因为现在央盟内的完整厂房很少,租价自然水涨船高。希望以后能降下去吧。
由于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向灵器产商提交新仪器的订单,到了现在,新的生产设备已经大部分制成了。
邹仪交付最后的定金后,带着这些设备,去到了新厂房,安置仪器。由于有经验的缘故,这些仪器也很快摆放好。
…………
现在新厂房有了,新的生产仪器已经摆放完毕,那么就需要新的员工了。
新的员工怎么找呢?走街串巷贴广告招募?
不,有更直接粗暴的方法。
由于动乱,非常多人失业离岗,这些人在央盟大楼前的广场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等待着一些包工头或者老板的招募,从而获取工作的机会。
就像是地球上城镇里的水泥工,在某处地方蹲着,等待哪户人家需要做房屋修葺工作的时候,便过来吆喝他们一声,领着他们去干活一样。
所以,邹仪去到那里,随口吆喝一声,便招募到了成百个新员工。这些新员工大部分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手。
虽然说流水线生产不需要很多的技巧,但新手上阵,总是会手疏,容易导致成品质量不好。
所有,邹仪首先带着新员工去到旧厂房,观摩旧员工怎么生产,学习旧员工的生产技巧。
修士学习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也强。待他们稍微熟悉工作流程后,再带他们去到新厂房,指导他们按部就班,分工协作。
为了保证品控,邹仪放缓了新厂房的生产指标,让他们慢慢熟悉工作。慢工出细活,等真正手熟后,再渐渐提高指标。
至于管理新员工的管理模式,也是和旧员工一样的管理模式,劳者多得,定时考核,不必多言。
邹仪还在旧员工中抽调出了几个好手,辅佐新员工的工作,指导他们提高效率。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