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章 国子监印书社(2 / 2)

加入书签

比如刘宗周原来在懊恼国子监印书社如何杜绝贪腐问题,卢飏便提出了一个概念,便是国子监师生组成东家委员会,由十一个人组成。

其中国子监祭酒一人,监丞一人,博士五人,吏员四人,每人一票,重大决策无记名投票,票数过半决策才通过。

而这十一个人,除了祭酒和监丞,其余人每年选一次,由国子监师生一人一票选出,票多者得。

这十一个人,对国子监印书社负责,主持印书社掌柜的考核和国子监印书社利润的分配,决定掌柜和员工的工资分配,而印书社的掌柜则负责具体业务。

所以平常的时候,国子监印书社是独立运营的,具体生产销售工作,由掌柜的说了算,十一人团队并不参与日常运营,这也可以给专业的掌柜更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另外,也可以让国子监的师生有更多的时间来用于学习,毕竟学习科考也是国子监最主要的工作,而印书社的营运,主要是为了让国子监有更优良的条件来培养更多的人才。

当然卢飏为国子监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理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伏笔,那就是培养国子监师生现代平权的理念,为他将来的改造大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宗周是个真君子,对于贪腐也是深恶痛绝,所以趁着国子监有个好领导的机会,卢飏便撺掇着刘宗周将这个规章制度定下来。

等到这个制度实行并深入人心以后,后来的国子监祭酒再想要改变,那便是阻力重重,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闱了。

所以这日,一千多名国子监师生在得知要选举九名国子监印书社东家委员会成员的时候,都是异常兴奋。

好多人不知道这选举是怎么会儿事,便纷纷来问卢飏。

卢飏则耐心对众人解释,强调每一票对于国子监印书社将来发展的重要性,提醒广大师生一定要选出正直公正的人来帮着管理国子监印书社。

一可以让国子监师生有更优良的条件来学习应对科举,二来也可以印刷出更便宜的书籍,让天下更多的人读得起书。

国子监的师生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特别是一众监生,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这些人还没有被这个世界同化,有着最朴素的价值观,所以在这些人手上,卢飏对国子监印书社的前景非常看好。

而且国子监以后的师生也是以年轻人为主,除非国子监中来了一个特别强势且无赖的祭酒大人,敢于对抗广大师生的意志,贸然取消卢飏定下的制度,那卢飏觉得这套机制可以保证国子监印刷社成为大明历史上最悠久的印书社。

因为卢飏是国子监印刷社的首倡者,而且国子监印书社的创立初衷也得到了国子监师生的普遍认可,毕竟挣钱提高福利没人不喜欢,所以出了祭酒刘宗周和监丞张正阳不用选举之外,卢飏便以最高票数当选为国子监的第一任东家委员会成员,当然范景逸也顺利当选了

由于其他委员会成员对这套机制不太了解,所以再刘宗周的帮助下,卢飏算是推动的国子监的各项制度建设。

卢飏在提出这些制度前,都与刘宗周进行了提前的交流,这些制度都是经过时代检验的,所以刘宗周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另外,刘宗周也是当是大儒,看问题比较深刻,对于卢飏用来管理国子监印书社制度的深层次考量比较多,从侧面也看出了卢飏的治世之才。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休沐之日,刘宗周将卢飏招到了自己家里。

卢飏虽然操心国子监印书社的工作,但每两日一篇制艺的规矩却是雷打不动,这也是刘宗周喜欢卢飏的一个方面。

在任何年代,一个聪慧且勤奋的学生,都是老师喜欢的。

此时,恰是初夏,刘宗周坐在家中庭院中,看着卢飏的制艺,卢飏则在一边帮着老师浇花。

“嗯嗯,你的八股制艺水平相较于年初已经有了大的长进,在为师看来,应该已经达到了举人的水平,但你能否考中举人,还得看姻缘造化了。”

刘宗周是科举独木桥的过来人,又在国子监任教,看多了科举之路上的悲欢,他知道想要中试,除了学业水平之外,还需要一点运气。

比如老友文震孟,依他看来,中个进士那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么多年,屡次参加科举,却又屡次不中,他虽然心中着急,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说的便是这样的事,有时候人的运气和命数也很重要。

不过对于卢飏,刘宗周觉得这小子运气不错,而且人情世故甚至比自己还要通透,刘宗周觉得卢飏科举乃至以后的仕途必在自己之上。

但是为了让卢飏不至于骄傲,刘宗周还是要敲打一二的。

“少卿,你读书方面勤奋且又聪慧,这点为师不用过多操心,以后只要你运势到了,中个进士不成问题,但今日为师问你,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刘宗周看完卢飏这个月的十几篇八股制艺,甚为满意,于是便问了哲学上的问题。

明代的大儒其实都是钻研的哲学上的问题,但只不过是披上了儒学的外衣、治国的外套,但归根到底还是研究的人的问题。

卢飏见刘宗周问的郑重,便放下浇花的容器,郑重行了一礼后才道。

“学生读书是为了做官。”

刘宗周经过这些日子对卢飏的了解,自然对卢飏也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知道这是一个能将想法变成现实的人,甚至为了达成目的,可以连皇帝一样谋算。

“那你做官为了什么?”

刘宗周感慨于卢飏的真实,并且期待卢飏的后续答案,于是便接着问道。

“学生做官是为了国泰民安。”

“哈哈。”

刘宗周闻言先大笑了三声,接着便道:“好一个国泰民安,少卿此志不小矣,为师甚为欣慰。”

卢飏说完,也概叹自己的修养如何变得如此高大了,说出这番话来竟然脸不红心不跳,真是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来到晚明这个时代,看多了贫苦百姓冻饿饥凛的惨状,卢飏心中萌生出匡扶天下的思想也不足为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