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 流言(2 / 2)

加入书签

虽然,盐商们多少年来相互之间积累下不少的矛盾冲突,但是,当大家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时,却总能够达成共识。

他们都认为:“这千百年的传统,不能变!!!”

像何松、子圭、子锡这样想得更远一些的商人们,也慢慢发现,不管他们赚了多少钱,不管他们与那些官员们平日里吃吃喝喝显得多么的交情匪浅,也只是浮于表面的应酬罢了。

看似也能够先知先觉的得到些消息,看似也能在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得着些便利,却也仅限如此而已。

可是,当他们遇到像是盐井能否保全,这样关乎家族存亡的问题时,平日里的那些交情也就如浮云一般,风一吹,也就散了......

怎么办呢?看来,还是得往仕途上去寻条出路!

文家子圭,自小一心只读圣贤书,父亲给他安排好的就是“学优登仕,摄职从政”这条路。因此,子圭当家后,祖上传下来的盐生意也是交给掌柜、常事们打理着,并不十分上心。

此次,恰逢省上有了几个文官的缺,子圭独独看中了其中省参议员的位置。如何老爷所说,省参议员这点微薄薪资实在算不得什么,乱世中,甚至常常还有自掏腰包贴补公务的时候,子圭看到的却不是钱财上的得失。

文家自避祸至黑井,生意说不上是富可敌国,却也是省内说得上名号的家族,族中进士、举人也都出过,只在仕途上,还缺个像样的人物。

而今,子圭若谋得这个职位,家族荣誉、生意上的助力,就都有了。

子圭毕竟已经做过几任小官,多少积累了些人望,他有了这个打算,文家族中一干人等,自然是全力支持。

何老爷的想法,则是让子锡去谋个武官的职位。

其实,何老爷也想明白了,不管是子圭当了省参议员,还是子锡出去做个武官,或是两个人都走到仕途上去,都是好事。

他总是记着,当年未发迹时常常被人讥讽,说他是没学问的**子。这样的经历,也就难免让现在的他怀着些要教训教训书呆子的执念,这书呆子里面,自然就有子圭。

可气的是,原来过继孙儿舜丰给子圭,只是何夫人一厢情愿的想法,他本来也是看不上。但这亲家文老太太却未留一点颜面,严词拒绝了!

在何松看来,这就是扫了自家的颜面。

哼!这文子圭还看不上?!

难解的心结,结下了!

何老爷何曾有办不成的事儿?只看愿不愿意花功夫罢了!

就这样,支持子圭与否,就不再是单纯的利益问题,而是何家的面子问题。

就像何老爷对师爷们讲的那样:“他文子圭谋省参议员这个位置的事,倒不是老子帮不帮得了的问题,而是看老子想不想、愿不愿!天下间‘猫搬蒸笼狗来抬’的事儿,少吗?哼哼……”

谁知,同样的话从何夫人嘴里转述过去,就从一句气话,变成了对文家的要挟。

何松并不知道,这些从自己气话中衍生出来的流言蜚语.......

此番,省城回来,在官员口中听到的关于盐政改制的动向,让他有些忧心。

今天,和在场的几位老爷一合计,便定下了要约文子圭喝上一顿酒,顺带着商量商量将来生意怎么做。

这边宴请的事刚刚说定,文家的请柬就先到了!

正好!

何松明白,现在这个局面,能与当局通上气的,除了自己,也就只有文子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