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二章 让他赚!(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三十二章 让他赚!

“开蒙……?”

曹酩脸上也在随后浮现了一抹诧异。

本来他还打算再引导引导的……没想到一下子叔孙信就说到了具体的点上……巧合吗?算了,不重要了!

是否巧合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说出来的,正好是曹酩想要的方向!

“对!”

叔孙信这才从先前的骄傲中恢复过来:“就是开蒙!”

“只是……”曹酩开口接上:“既然是开蒙,这么长时间以来,为何鲁儒依旧没有什么太大长进,你能告诉我么?”

一句话,叔孙信当即哑然。

为何会这样!明明是优势的地方,却没能展现出其优势所在……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长久以来,鲁儒内部也都始终有着这么一问存在。

与其说是曹酩问了这个问题,还不如说他是将这个问题点明了出来。

不过……

存在了这么久的问题,仅仅是点出来让叔孙信现在就回答出来?

很显然,他做不到。

从幼年时就始终待在鲁儒内部的他,即便脑子再灵活,他的思考方向还是续接了前人。

或许,鲁儒内的那些所谓前人,真的找了不少原因出来,但一代代人下来,其本意早就不知道被挖了多深。

但一个人的本意真的能有很深吗?或者说,问题……真的会隐藏很深吗?

不然!

往往隐藏够深的,只有人刻意所做的事情,因为他们需要去掩人耳目,借以擢取利益。

叔孙信……基本上就等于是走入了一个思维的误区。

再加上他脑子并不算差,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的那一批,不过……距离最聪明的人,他确实还是有着不小差距。

但,恰恰越是这一类人,在走进自认为正确的思维误区之后,就会越发执拗。

不过,其中有一部分人在被他人提醒之后倒确实是能反应过来,然后立马调转方向换一条路。

就是不知道……叔孙信是否这一类人了。

半晌,始终没见叔孙信回答,曹酩便清了下嗓子,随即开口:“我再问你。”

“你觉得鲁儒之中,迂腐之徒多了好还是不好?”

“先人典籍,谁解释的没有问题?”

“或者说……谁解释的才对!”

一样的书,一样的字,同一句话放到不同时期、不同人的口中意义皆不尽相同。

但同样的……不论是谁,最终解释出来的本意,也都与原作者有着很大不同。

没有任何一个人解释的那一句话是对的!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每个人所解释出来的那一句话也都是对的,但那是对其人自己而言。

不过,很显然,叔孙信的水准并未达到观山是山,观水是水,观山是水,观水是山的这一层。

当然……他的水准也并没有差到哪儿去:“都不对!”

“为何?”

曹酩再度追问,脸上却依旧笑意盈盈。

叔孙信看着,而后就猛地反应过来。

虽然他想不到,想不通,但眼前不也正有一个人么?

《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文’为美谥)

虽然吧,向曹酩询问,以双方身份来看,不能叫下问,而应该叫上问……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他不知道,为何又要自己苦思呢?

得不到结果不说,而且还白白浪费精力!

一念通,念念通,当即,叔孙信便再度冲着曹酩一礼:“信愚钝,还请二公子赐教于我!”

曹酩则是略微挑眉。

这一点他是没想到的……本来他还以为叔孙信还得自己去苦思冥想一会儿呢,结果丫回头就直接开口询问了。

“若是我拿先人之言来教导你,你觉得我是在根据我所经历的一切得处的体会来教导你,还是在根据你的经历在教导你?”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设身处地……”

“有的,不过大多都是一群愚钝之徒的过去而已,世界在变,时间在变……愚钝之徒的过去,又怎么会是你的未来呢?”

“既然没有设身处地,你觉得……谁说的,才对?是别人吗?不!”

曹酩伸手,指向叔孙信胸口:“先人所留,更多时候不过就是一些基础,至于你的未来如何,体会如何,有了这些基础,你就能更清晰地将你所想表述出来,成为你心中所认可之物。”

“一昧抱残守缺,你觉得……有几分对呢?”而后曹酩便长舒了一口浊气出来:“即便是对,你觉得,先人想让你始终抱着那些适合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一切言语去解释现在吗?”

“说到底了,那些一直抱着先人所言去解释现在一切的人,不过就是因为于他们而言,先人所言更有利可图罢了……”

而后他就冷笑一声。

人性趋利啊!即便再亲近之人,其本能驱使,他们也会选择那些更有利于他们的事情去推动,之所以能说出来那些听起来有利于‘我’的话语……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粉饰早就刻入了每一个人的本能,这也是荀卿所言之‘性恶’。(不否认亲情的存在,二者可以达成并存【双赢】。)

更重要的是……这世上大多人都察觉不到这些他们自己本性中的恶。

而教化、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赋予一个人察觉到这些人‘本性之恶’的能力。

也就是破除蒙昧。

只可惜,这世上,太多太多的人,即便到死,也没能获取到这种能力,在所有人之中,能够在临死前获取到这种能力的都仅仅只占到所有人中的极少一部分,更别说什么在少年时期、青壮年时期就能获取到这种能力的人了,那可谓是真正的凤毛麟角。

明心见性,当如是也。

就连那位号称儒家最后一圣的王阳明,也是在积累了足够量的学识后,才一点点明己心、见己性的。

若是积累的学识不够,纵然天生圣人,也必不能明心见性!

因为,足够量的学识仅仅只是明心见性的入门基础!(阳明心学虽然是明心见性的一条捷径,但入门基础不可避免,如果够不上入门基础的话,几乎十成十地会走入阳明心学的误区,这是一门高端学科。)

立功立言立德。

明心见性,可做到其中之二,也就是立言、立德。

至于说立功?后面两点只要做到,想做到立功,将不再有任何难度。

盖因为‘功’非世俗之功,亦非立业之能,无教化而不‘立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