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2章 864.隐秘的山洞(1 / 2)

加入书签

姚彻抱着何江,手里拿着那张圣旨细细的看。

按照何江的说法,他认真的去看了那个“永”字,确实发现了一些异常。但是确实因为太小,怎么都看不清楚。

何江也知道大限将至,赶紧解释了起来。

这一切还是要从和氏璧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玉匠,看玉的水平天下无双。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只凤凰。

那个地方是在荆山。

这让卞和非常疑惑。别说在荆山了,就算是在楚地,也没有产良玉之地。

可是现在他居然看到了凤凰落在一块石头上,这就很让人奇怪了。

要知道,凤凰绝对不会落无宝之地,所以那块石头之下肯定会有什么宝物。

卞和取出石头研究了很久,除了能判断里面藏着玉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

可问题在于,这本是不产玉之地啊。

卞和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这里面就是一块稀世宝玉!

他捧着这块石头去见当时在位的楚王,也就是楚厉王。

楚厉王听说有人献宝,于是让宫廷玉工来判断。

宫廷玉工一番敲打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不存在什么美玉。

由此,卞和便犯下了欺君之罪。

楚厉王倒是没要他的性命,只是命人砍下他的左脚。

时间荏苒,楚厉王死了。

接替他的,是楚武王。

卞和再次去见武王献宝。

于是楚武王又命玉工查看。

这时的玉匠也换人了。

这次玉工结果深一步的考察,最后给出的结论仍然说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武王怒,再次以欺君之罪令人砍下卞和的右脚。

时间依旧在过去。

楚武王也死了,即位的是楚文王。

而这时的卞和已垂垂老矣,加上被砍了双脚无法活动,只能抱着那块石头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眼里都哭出血来,给世人留下“卞和泣玉”的传说。

文王得知此事后,派人去询问原因。

卞和的回答是:我不是哭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蒙羞。

这个回答让楚文王震惊了,于是下令直接剖开这块石头。

让世人惊叹的事情出现了。

石头被破开后,露出了一块举世无双的稀世璞玉!

楚文王大惊,下令以卞和的名字命名为和氏璧。

这不仅仅是一块玉,而是一种精神。

楚文王对和氏璧无比爱惜,甚至都舍不得将其雕琢成器,最后决定镇国之宝将之珍藏。

时间依旧在溜走,一晃四百年过去了。

这时候当政的是楚威王。

这哥们可不像祖先们那么在意这块玉。又或者说,他更在意收买人心。

楚威王把这块玉赏赐给了相国昭阳,以表达对他为国家建立功勋的奖励。

昭阳得到和氏璧,觉得自己的人生圆满了。

人在得意时,就喜欢装逼。

昭阳召集友人游玩赤山,兴起时拿出和氏璧给大家观赏。

万万想不到的是,宾客散去后,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这成了当时的第一悬案。

物是人非,不变的时间的流走。

五十多年后,在赵国的集市上出现一块美玉。

赵国人缪贤不惜以全家资产把这块玉买了下来。

结果确认是一块世所无双的美玉,但没人知道它的由来。

经过全国最高超的玉匠鉴别,最终确认这块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

当时赵国的掌政者是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出现在本国。用尽各种手段将之取来据为己有。

消息不胫而走。

这是已经武力强大的秦昭王知道了,派出使者和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事实上从本质来说,这也是一种炫耀武力的表现。

不过,这也奠定了和氏璧“价值连城”这个成语的基础。赵王慑于秦国威胁,最后派蔺相如前去出使秦国,来解决这件事。

秦昭王拿到和氏璧后哈哈大笑,完全避而不谈城池的事。

蔺相如假意和氏璧有缺,设计骗回和氏璧,连夜送回邯郸。

于是又产生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由此,和氏璧便成了权势的象征。

即便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这块玉上也未能免俗。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得到了和氏璧。端着这块美玉想了好几天,决定让它万世无双。

秦始皇找来天下最好的工匠,把和氏璧雕刻成了一块玉玺,同时命丞相李斯亲自在印章上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大字。

然后下令,这就是传国玉玺,得此者才算得位正。从此之后,颁发的圣旨都要盖上这块玺印,方算是名正言顺。这块有和氏璧雕刻而成的玉玺,也就成了天下第一至宝,正统皇权的象征!

这件事情世人皆知,但其中却藏着一个秘密。

秦始皇生性多疑,对任何人都有防备。

雕刻出传国玉玺之后,秦始皇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有人趁他不注意,偷盖了大印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自然没人敢这么做。可是万一以后自己生了病,或者是年老迷糊了,这可是个大问题了。端着象征最高权力的传国玉玺想了好几天,还真被他想出了个好主意。

凡玉皆有玉精。

秦始皇决定从这里下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